核心提示
交通运输局“大道之行”服务品牌自2013年获得三星级机关服务品牌以来,把“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交通规律,注重创建实效,体现昆山个性,促进持续发展”作为品牌创建的五大原则,围绕“工程建设出精品,行业服务出实效,执法监管出威信,文明和谐出形象”的服务宗旨,全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廉洁型的“五型”交通,使“大道之行”服务品牌成为金字招牌。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当南来北往的车辆在宽阔的大道上风驰电掣时,当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串起城乡一体的幸福之梦时,昆山人民切身感受到了鹿城交通“大动脉”的“脉动”。大道之行,砥砺前行。在服务品牌的带动下,全市交通运输服务和行业监管水平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规划引领 大道如虹向未来
当朝阳刚刚为宽阔的马路披上一层薄薄的面纱时,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计划科科长王伟就开始了实地调研。作为《昆山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为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用极短的时间踏遍昆山市域各条道路、航道。
把脉城市发展,交通规划先行。“大道之行”行至何方?交通规划就是指路明灯。在全体交通人努力下,今年年初,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举行,多名专家和相关部门共同探讨昆山交通未来5年发展规划,并将总体目标定为建设立体型、融合型、智慧型“三型”交通。
未来五年,昆山要建设“立体型交通”,形成市域一体、多向通达、快慢分离的框架路网体系,“高铁+城际+普铁+城市轨道”的轨道交通体系带动昆山融入苏州、对接上海;要建设“融合型交通”,让交通运输体系与周边区域更加融合,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与运输服务无缝衔接;要建设“智慧型交通”,让“互联网+”创新技术应用更广泛,信息化与行业发展高度融合,智慧出行、智慧管理与决策、智慧运营和智慧物流贯穿交通运输服务与管理全过程……
规划引领,各个专项规划紧紧跟上。去年,市交通运输局还系统完成县道公路网、通用机场选址和现代物流发展等专项规划,基本完成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昆山段、苏昆中环对接等项目前期规划。在规划引导下,交通这一强大引擎必将推动昆山跨越发展。
深化改革 创新成为新引擎
4月14日,水上交通综合执法大队队员王飞鹏在苏申内港线元丰路桥沿岸发现一处非法上泥码头。他立即通知其他队员,执法队员很快到达现场,对其进行取缔。
“由于职能限制,过去在查处航道非法上泥点过程中,航道管理部门只能对非法上泥码头进行处罚,如果要对船舶进行处罚,还需经上级部门协调,告知海事部门赶赴现场联合执法,这种执法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震慑力弱,很难形成监管合力。”水上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张惠刚介绍,“而现在只要发现航道内有非法上泥点,水上综合执法大队就可以统一部署、快速出击,使得水上交通执法效率和效果显著提升。”
多年来,市交通运输局砥砺奋进,在改革中前行、在创新中历练,使“大道之行”品牌成为交通发展精神支柱和工作核心。针对交通运输领域存在的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事企分离后执法人员紧缺等问题,先后成立道路、水上两支综合执法大队,初步形成“上路执法一辆车、上航执法一艘船、处理问题一班人、出了问题找一家”的执法体系,被列入全国首批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去年更是以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厘清部门行政职能,明晰执法职责体系,严格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着力提升综合执法效率效能,一年来共查获各类违法违规案件10464起,基本形成“精简、统一、规范、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提升了交通运输领域依法行政能力。
市交通运输局还同步加快行政服务改革,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和服务下沉,完善交通运输行政许可审批“多点受理、同城通办”的服务新模式,将窗口延伸到各个区镇。目前,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的新增、转籍、过户和注销等18项常规业务可在区镇便民服务中心交通窗口办理,极大地方便了办事企业和群众。
服务民生 路网编织幸福梦
5月10日,祖冲之路改造工程交付使用。整个工程是系统化研究、配套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的产物,打破了原先道路建设只管修路的局面。道路建成后,连同绿化、公交候车亭、管线综合、路灯、景观、交通安全设施监控、城市小品等附属设施一并交付使用,基本达到了“路修好了,其他的基础设施配套也交付使用了”,真正打造出了一条宜居宜行的景观大道,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
基础设施惠民生,路网织出幸福梦。市交通运输局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交通的承载能力,近年来重点推进市域框架路网建设和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十一横八纵两环、五高速九互通”的框架路网基本形成,主城区“环+网”的骨架结构更加完善,“中环快速化、外环便捷化”目标基本实现。
绿树葱茏,花香四溢。行驶在各城区大道上,仿佛穿行在花园中。俗话说,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一个基地、五个工区”建设布局,着力提升养护服务水平。如今,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状况水平得到提高,路域环境、路容路貌得到改善。
上海国际机场昆山航站楼2011年正式运行,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段2013年建成通车,杨林塘(金鸡河)航道整治工程顺利实施……综合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也提高了全市运输服务水平。如今,全市公交车公车公营改革顺利完成,三级公交线网和多种运营模式逐步完善,中心城区核心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3.84%。驾培车辆和从业人员大幅增加,基本适应市场发展和学车需求。冷链物流发展迅速,昆山成为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第二批试点城市。物流节点集聚形成规模,龙头企业成长迅速,已形成保税区、白杨湾等多个物流中心,拥有飞力达、新宁物流等16家4A级以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