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扎兰屯:改善了民生 赢得了民心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9-02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记者 顾宝军 通讯员 姜峰 报道:内蒙古扎兰屯市在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同时,与农村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造福农村群众。
    记者走进洼堤乡色吉拉乎村时,身穿红马甲的村民陈忠顺正在为村里的水泥路保洁。洼堤乡党委副书记敖日格乐说:“‘十个全覆盖’工程后期管护工作需要16名保洁员,乡里经过研究,从贫困户中选出有劳动能力、责任心强的农民承担。”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扎市各乡镇“十个全覆盖”工程后期管护普遍采取雇用当地贫困农民从事保洁、管护等工作,每月工资1000—1500元,工资加之农民的土地收入,每户人均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使一部分贫困户从此摆脱贫困。
    在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枨辉源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制菌袋车间里,两台制菌袋机轰鸣作响,十多名工人正忙着制作秋季木耳菌袋。合作社理事长王光辉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预计生产120万袋木耳菌袋。为让种植户多挣点钱,合作社木耳菌袋卖给本乡种植户每袋1.5元,卖给其他用户1.8元,每袋可产干木耳50克左右,一斤干木耳能卖40元,一袋木耳纯收入可达1—2元。另外,合作社用工一年仅付工资就达6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护林村村民戴绍新就是种植木耳致富的典型。戴绍新去年在政府的引导下种了3万袋木耳,纯收入近6万元。老戴感慨地说:“种植木耳一年只干不到4个月的活,就有这么多收入,黑木耳种植真是富民产业啊!”今年,戴绍新家又种植了6万袋木耳。
    农村要致富必须有产业支撑。“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也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扎市各乡镇、各村屯纷纷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副乡长张永泉在包扶村护林村走访中了解到,村民张建全夫妇生活困难,老两口十分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张永泉的带动下,大家开始帮助张建全家建新房。党员郑小建家里开修理部有电焊,主动出工出料;党员刘勇出动自家铲车给垫地基;党员王绍武等会泥瓦活,他们主动请缨……经过3天的努力,一间42平方米的新房子建成了。
    扎市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每名副处级领导干部联系一个乡镇,每四名科级领导干部联系一个村,每个村都有若干乡镇干部包扶。各级干部同时发力,捐钱捐物,协调解决村里的困难,和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赢得了民心,受到了赞誉。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