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红军入黔第一镇”喜迎“从伟大转折到伟大胜利 从遵义走到西柏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9-02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记者 顾宝军 通讯员(洪州镇)杨昌燃报道:“从伟大转折到伟大胜利 从遵义走到西柏坡”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主题活动摄制组于2016年9月1日来到“红军入黔第一镇”洪州镇,对红军桥、红军井及当年收留红军刘贵祥同志的群众后代进行采访。
    红军桥全长80余米,位于贵州省黎平县洪州镇草坪村茨蓬寨外二百米的草坪河(洪州河下游)上,桥墩为“卄”字形,共12墩,由14块桥板拼成,始建于1934年12月12日,为便利红军部队前行由当地群众及红军战士共同建成。每年春夏洪水,红军桥几乎都会被洪水冲垮,但为纪念红军及方便群众出行,村民自发组织垮了又架,架了又垮,又架……
    1934年12月12日至1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领导红军入黔,洪州镇草坪村是红军入黔第一村,朱德总司令进住草坪村,同侗族老人石老矿摆家常,在草坪鼓楼里,朱总司令吃过侗家的腌鱼、腌鸭、油茶等侗家特色食品,向侗族群众宣讲红军和共产党的民族解放政策。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的红三军团警卫营住过草坪刺蓬寨,看到侗家人吃河水,就在寨北边开了一口井,现称为“红军井”。
    1934年12月12日,红军中央警卫团路过刺蓬寨,警卫团孔连长安排战士刘贵祥在鼓楼里修养治疗,侗族老大爷石老矿和妻子吴义花护理刘贵祥。红军走后一个多月刘贵祥病愈,后侗族群众留下刘贵祥为上门女婿。解放初期,刘贵祥带领群众清匪反霸、打土豪分田地,成立草坪第一个党支部和村苏维埃。刘贵祥1960年积劳成疾,病逝于刺蓬寨,全寨人为他送葬。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