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旅游新花样 玩出新乐趣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10-08

户外采摘,受到不少市民欢迎。 记者 徐 冬 摄

感受古镇水乡风情,是外地游客来昆首选。 记者 顾 洁 摄

国庆期间,以“大美昆曲 大好昆山”为主题的2016昆山戏曲节在亭林园亮相,让市民尽享戏曲文化大餐。 记者 陈磊磊 摄

10月1日,“乡伴好时光”2016锦溪旅游文化节暨锦溪河鲜节拉开帷幕。 记者 付 钦 文 顾 洁 摄

编者的话

国庆长假期间,市民假日休闲旅游“打开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举家出游,也有人们流连古镇民俗,感受农家农趣,以多元的休闲方式享受着轻松惬意的假日。

农家乐

游客感受地道“农”味

本报讯 (记者 马 萍)国庆假期,众多游客选择体验农家乐,感受田园风光,尽享农家乐趣。

国庆长假里,城郊的农家乐周边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私家车。农家采摘、品尝阳澄湖大闸蟹、特色农事体验、尝湖鲜玩湖水等活动深受游客们喜爱。“以前,总感觉农家乐就是单一地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如今的农家乐却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乐趣。”在三家村水景桃园,游客刘女士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游客们感受到地道的乡村气息,多数农家乐在选择菜肴原料时,选用茭白、水红菱这些常见的水乡时令美食以及河鲜、湖鲜等特色菜品。“我们农家乐国庆期间开展的激情篝火晚会活动受到热捧,很多人在节前就打电话来订餐、订房,国庆期间日均接待游客300人。”三家村水景桃园负责人高兴地对记者说。此外,各个乡村旅游点推出的乡村民俗趣味活动更是让人们流连忘返,农家土鸡蛋、新鲜蔬果、水产等农家特产还成了游客们纷纷选购的礼物。

在巴城镇的农家乐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来此游览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据了解,巴城的5大船餐蟹市每年金秋时节接待数百万中外游客,配以一蟹八“鲜”让游客品得有滋有味。除此之外,巴城还拥有300余家农家乐,让每一位来到巴城的游客都能赏美景、吃美食。

近年来,越来越多颇具特色的农家乐和农庄正在兴起,为游客打造了水乡文化集聚、昆式生活体验、民俗风情博览、旅游产业融合的“水乡驿站”,大大提高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今年的游客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组团而来,领略水乡风光和感受历史文化。”市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虽然人流量很大,但是农家乐都提前做好了准备,能满足游客所需。”

乡村游

沉浸大自然乐悠悠

本报讯 (记者 金 晶) “十一”国庆长假,不管天气如何,都不能阻挡昆山市民亲近大自然的脚步。趁着假期,大家携家带口走进附近的乡村,放慢节奏,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收获秋天的果实。

10月1日,长假第一天,市民陈清带着老婆孩子来到巴城。“听说巴城龙潭湖村有脆柿可以摘,和我们平时吃的软柿不一样,又脆又甜,就决定带着家人去看看。”他笑着说。金黄色的柿子挂在枝头,就像一个个金灿灿的小灯笼,走近还能闻到瓜果特有的甜香。扛着凳子,踩着略有泥泞的小路,他8岁的儿子更显兴奋。因为柿子长得比较高,看到合适的果实,一定要放好凳子,踩上去才能够得着,一家三口采摘进度很慢,但笑声不断,采满一筐还没等称重,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拿着一颗柿子咬了下去,满嘴的甜蜜。

吃鱼不如钓鱼乐。“十一”假期,去乡村垂钓成为不少市民的首选。一根鱼杆、一杯茶,可以在河边坐一天,陶冶性情、放松身心。在张浦镇三家村水景桃园内,就有不少市民悠闲垂钓。市民汪宁是一个垂钓爱好者,早上9点就从家里出发,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在桃园集合,开始了一天的垂钓。“我们打算在这里待一天,中午就在这里吃点农家菜。”他笑着告诉记者,一边钓鱼,一边和好友聊聊天,“快活似神仙”。

“十一”期间,虽然有时下着雨,但也没有阻挡市民走进乡村的脚步。张浦镇姜杭村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冒雨前来。细雨仿佛给小村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更显神秘之美。撑着伞走过“响铃桥”,随意转转,每处都有别样风景。乡村如画,还有咖啡相伴。不远处,一个小小的咖啡屋在雨水的洗涤中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放慢脚步,坐在窗前品位香浓的手磨咖啡,听着雨滴敲打着窗户的声音,世界一下子就安静了。

外出游

举家度假快乐温馨

本报讯 (记者 史 赛) 10月6日,国庆长假第六天,外出游市民纷纷返程。记者从我市多家旅行社了解到,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不少市民选择红色旅游景点作为出游目的地,因为自驾游客比例增多等因素,家庭游、亲子游、休闲游等越来越火爆。

今年国庆,市民闫磊带妻儿前往江西游玩。他说,之所以到江西,就是想让孩子了解当年的历史,感悟长征精神,从小就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记者采访发现,今年以来,长征相关景点备受游客欢迎,国庆长假期间,很多市民选择前往这些地方参观游玩。

赏红色风景,忆峥嵘岁月,国庆出游情浓玩味儿足。除选择红色旅游景点作为出游目的地以外,带着家人出游同样让这个长假更加温馨。我市一些旅行社的促销海报上,“家庭游套餐”“三口之家出游热门线路”等字眼吸引眼球,但凡和“家庭”沾上边的线路,都很受欢迎。一家旅行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市民带着老人一起出游,不少老年人也开始跟随潮流,自发前来报名参加旅行团。在前来报团的客户中,有超过八成的客户是以家庭为单位出游,还有一部分是以情侣或朋友结伴出游。

尽管景区里面人山人海,高速路上车辆拥堵,但却丝毫没有降低市民出游的热情。与往年一样,越来越多的人热爱自驾旅行,自驾游已成为人们在“十一”黄金周期间重要的休闲度假方式。追求旅游的自由度、原生态的旅游特质,是自驾游一族的明显特征,家庭游、亲子游、生态游、休闲游等依然受到市民热捧。市民孙承志选择浙江湖州作为目的地,他说:“自驾游让家人感受到惬意,整个行程,走走停停,看风景、品民俗,全家人都很喜欢这种度假旅游。”

休闲游

放慢脚步享受假期

本报讯 (记者 金 晶) 与其到各大景点看人山人海,不少昆山人还是选择在家门口的公园里享受假期,在森林公园的大草坪上消磨时光,去亭林园的玉峰山上漫步,或者去阳澄湖公园烧烤……昆山人的休闲假期多姿多彩。

假期伊始,森林公园里到处都是前来休闲的市民。家住中央社区的王娟和几个邻居只要天气合适,基本都待在森林公园,一个小帐篷、一块大地垫,几包零食、几瓶饮料,再带上一本书,躲在树荫下的她撑好帐篷后就几乎不再移动,和朋友们聊天看书,孩子们则相伴到处跑,玩累了,再回到母亲的身边喝口水,吃点东西,然后继续和小伙伴们游戏。“‘十一’假期一想到高速公路堵车就不想出门,但如果窝在家里,孩子们会很无聊,幸亏家门口就有这么漂亮的公园,和朋友们一起来玩,就像在自家的后花园一样,非常舒服,孩子们也开心。”她笑着说。

而家住红峰新村的高霞国庆前几天几乎天天去亭林园。这里不仅有山有水,还有免费的戏曲可以欣赏。“我非常喜欢听戏曲,尤其是沪剧,亭林园每年国庆都会为我们准备经典戏曲曲目,我每次都来。”她说。玉峰山则是年轻人的天堂,沿着山间小道走上一圈,强身健体、浑身轻松。

凉风习习的天气则最受烧烤爱好者的欢迎。10月3日下午,市民李华青和几个好友就带着全套烧烤工具出发了。他们来到阳澄湖不远处的烧烤区,抢占了有利地形就开始生火,摆放好肉串、烧烤架、锅碗瓢盆。虽然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才把火生好,但大家的兴致依然很高,男人们负责烤、女人们负责准备各种食材,孩子们只管玩和吃,其乐融融。“吃其实是其次,主要是享受几个家庭聚会的欢乐,再欣赏阳澄湖边美丽的风景,真是不虚此行!”他们说。

古镇游

感受特色民俗风情

本报讯 (记者 金燕博)国庆黄金周期间,周庄、千灯、锦溪古镇迎来新一波客流高峰。游客们在周庄坐游船、看《四季周庄》,在千灯逛古镇、听戏曲,在锦溪品河鲜、畅玩亲子游戏,收获着不同的假期体验。

假期期间,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景区内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逛古镇、品万三蹄、坐手摇船、感受水乡生活。每天上午9点、下午1点,周庄古牌楼前挑花篮、打连厢、荡湖船等特色水乡民俗表演吸引了游客驻足观看。国庆长假前三天,环镇水上游每日接待量均超1万人次,“万三财运之旅”日均接待游客近1500人次,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到了傍晚,《四季周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场场爆满,每晚加演一场也抵挡不住游人的热情,演出现场1200 多名观众席座无虚席。来自北京的游客看了演出后开心地表示:“《四季周庄》演出让人一夜识周庄,一夜识江南。”

10月5日至6日,安徽游客李娇娇一家三口在周庄畅享了两天的“慢生活”。除了游览了张厅、沈厅、逸飞之家等处,土布坊、竹编坊、酒作坊、木器坊等传统手工艺让他们印象深刻。李娇娇说:“周庄的小桥流水人家很美。那些老手工艺,不仅孩子觉得有趣,大人也觉得新鲜。很开心的一次旅行。”数据显示,10月1日至6日,周庄古镇接待游客35.3万人次。其中1-4日呈不断上升趋势,4日达到单日客流8万人次。其间,旅游门票收入达108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

不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体验。千灯、锦溪等古镇游也备受青睐。在千灯镇,传统的锡剧、沪剧演出延续多年,呈现品牌效应,不少戏曲爱好者专程赶来,在享受古镇惬意时光的同时听一出戏、品一杯茶,享受悠闲的假期时光。10月1日至6日,千灯古镇共接待游客12.47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83%;门票收入122.35万元,同比增长1.74% 。

今年国庆假期第一天,锦溪旅游文化节暨河鲜节开幕。游客在锦溪逛古镇、品河鲜,离开时还能买河鲜做伴手礼给亲朋品尝。此外,锦溪童玩节让大人们与孩子一起套圈圈、托球跑、射箭、足球射门,重回童年时光。文昌广场的打连厢、舞龙、舞狮、打腰鼓民俗文艺演出带领游客体验锦溪传统民俗,领略传统文化。10月1日至6日,锦溪古镇旅游区共接待游客18.48万人次,门票收入共计271.42万元。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