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是贫困家庭,却因一场意外或一场疾病,陷入贫困状态,今后像这类人群也可以申请专项救助了。记者获悉,近日我市出台《昆山市“情暖鹿城”救急救医项目实施办法(试行)》,让因意外致贫等情况的市民多了一层救助保障网。
如低保等常规性社会救助多依赖衡量收入指标,可能导致一些意外致贫的贫困对象被排除在救助范围之外,而这些人对救助的渴望更迫切。“情暖鹿城”救急救医项目创新救助模式,通过个性化精准服务,开辟救助新阵地。
据介绍,“情暖鹿城”救急救医项目分为急难救助和因病致贫救助两部分。急难救助为实时救助,符合我市临时救助条件对象,在经过临时救助封顶救助后,仍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以及领取昆山市“居住证”,不在我市临时救助范围内的对象,但在昆山工作生活期间因灾、因病或者因意外突发事件而导致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均可申请。
因病致贫救助为年度集中性救助,昆山户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2倍低保标准,当年度退出实时医疗救助,年度统筹自负医疗费用超过5000元的;非昆户籍参保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2倍低保标准,年度统筹自负医疗费用超过5000元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3倍低保标准,因病就医发生的进入我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医疗保险待遇报销系统的所有治疗总费用,在扣除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住院自费救助、居民大病补助和其他救助后,个人负担部分费用超过5万元的可以申请。
该项目资金由社会各界慈善捐赠、福彩公益金定向组成。急难救助方面根据情况一次救助最高不超过5000元,因病致贫救助方面视医疗费用情况给予救助,其中,第三类情况的救助对象最高不超过2万元。昆山市慈善基金会将成立相关理事单位评审小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赞成即获通过。
近年来,我市创新均等化理念,运用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织牢一张基本民生保障网。借助大数据,我市将全市城乡低保、五保、无业重度残疾人、临时救助等困难对象的个人收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历年救助情况等信息送上“云端”,实现多方共享、快速流转和精准救助。市救助联席会议办公室还持续推进区镇社会救助“一表登记、一窗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建设,在全市11个区镇建立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一窗式”服务窗口,使百姓寻求社会救助不仅有“门”可进,而且进一个“门”就能办好。
不漏掉一个需要救助的人,不多给一个骗取救助的人。市民政局还建立了完善的市级、区镇、村社区三级信息核对机制,并通过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多种方式确保救助对象信息的准确性。今年以来,我市各区镇还普遍开展了“拉网式”救助动态复核工作,对全市8.9万户救助家庭进行随机抽查。
截至6月底,全市民政救助对象8.9万人。各类救助资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形成了民政部门审定金额、财政部门复核、金融机构发放的规范化运作机制,堵塞了管理漏洞。有救助对象近亲属关系的区镇,均建立了备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