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山湖镇对全镇圩区农田防洪除涝设施发放产权证4本,灌区农田灌溉设施发放产权证30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了、责权明确了,设施管理也就更加规范了。”淀山湖水利站圩区管理员贾剑说。今年以来,根据省市相关部门要求,我市组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截至目前,各区镇已累计发放小型农田产权证199本,逐步建立了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小农水管理工作机制和管护长效机制。
据了解,此次小农水改革范围为全市灌溉面积1万亩以下、除涝面积3万亩以下的水利工程,包括灌溉站、输水渠道管道等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及其附属设施,排涝站、防洪闸、圩堤等圩区防洪除涝工程。在改革过程中,要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安全责任主体、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工程管护经费落实长效机制,并建立以政府绩效考核为基础的奖惩办法。
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调查摸底的登记和产权证发放,对于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根据工程性质,按照原所有权归属和工程受益情况确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各区镇政府部门和工程运行管护单位签订了管护责任书,市水利局和财政局还将联合对全市农水基础设施管护情况进行半年度“以奖代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