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脑瘫少女丨叫一声爷爷婆婆泪花流

来源: 法制传播网 发布时间:2016-12-09

  摘要: 走进了四川北部广元利州福康花园,在一楼4号居住着两位退休老人,19年来克服一个个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精心照顾着一位脑瘫弃婴,演绎了一曲超越血缘的大爱之歌。

       猴年初春的一个午后,我们走进了四川北部广元利州福康花园。这是汶川大地震后,当地新建的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在一楼4号居住着两位退休老人,19年来克服一个个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精心照顾着一位脑瘫弃婴,演绎了一曲超越血缘的大爱之歌。

       迎接我们的是七十来岁,身材高大,头发有些花白的李春山老人。走进室内,房间并不大,但收拾的十分整洁,在7字型的沙发上,但见一个穿着红衣的小姑娘耷拉着脑袋斜靠在沙发上,带着羞涩露出傻傻的微笑。

       这位姑娘,正是李春山夫妇收养了19年的脑瘫弃婴——李军怡,乳名玲玲。

       选择:微笑结下爷孙缘

       窗外的阳光映在李春山留下岁月的脸上,谈起当年收养玲玲的情景,老人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仿佛这事就发生在昨天……

       那是1997年8月9日的一个下午,李春山正在宝轮镇一个加油站上班,急促的电话铃声忽然想起。值班的同事拿起电话,一位女士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一位女士说找李春山。

       听说有人找,正在忙活的李春山慌忙赶忙到办公室,刚抓起电话,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

       “喂,春山吗?”

       “是我,有啥事?”

       “下班后直接到我们医院来一趟,我有事同你商量。”

       “啥事?我还在上班呢。”

       “好事,到了我这里再说。”妻子朱桂珍异常兴奋。

       下班后李春山直奔妻子所在的单位。

       一见面,朱桂珍就告诉他:“打算收养个孩子,等你过来商量,那孩子长得好乖哟。

       李春山:“问到底咋回事?”

       妻子朱桂珍讲:“今天下午,我在宝轮二医院上班,一个白龙江的船工在三堆段拉船时听到婴儿的哭声,他同工友循声找去,在刺芭林边发现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哭得很厉害,船工担心孩子病了,赶紧送到我们医院来检查。船工说,他单身一人,天天在江上跑,生活都成问题,咋带这么小的孩子嘛。你看,那船工抱着孩子就在那边。”

       站在门口抱着孩子的船工,见朱护士招手,一边哄着还在哭闹的孩子,一边急急地走过来,显得十分焦急。

       “大哥,大姐,你们收养着嘛,看这娃儿哭得好造孽哟,我一个拉船的,咋养得活她嘛。”

       李春山上前揭开包裹着婴儿的薄毯一看,孩子长得眉清目秀,哭的脸绯红。看得他心都软了。

       “来,让我抱抱。”李春山从船工怀里接过孩子。一边用手轻拍孩子,一边嘴里哄着,“别哭,别哭哈”。

       奇怪的事发生了,孩子在李春山的怀里慢慢安静下来,眼角挂着泪珠,脸上却露出微笑,小手紧紧抓住李春山胸前的衣襟不放。在场的人都感到奇怪,不知是谁冒出一句:“大家看,这孩子与这位大哥有缘呢。”

       看着这个被父母抛弃的女婴,李春山想:这么小的婴儿不能没有妈妈!他用眼神征询站在身旁的妻子意见。没想到妻子说:“春山,这孩子怪可怜的,我们留下吧?”

       不幸:小玲玲确诊为脑瘫儿

       接下来,李春山夫妇忙着给孩子做全面检查,上户口。经医生检查除了孩子的头好像有点抬不起外,一切正常。当时夫妇俩认为可能是孩子太饿了,没有力气,回家给孩子喂些奶粉,很快就会没事的,也就没有多想。

       李春山的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见父母又抱了一个婴儿回来,都争着想抱一下,显得十分的高兴,不足七十平方米的小房里洋溢着爱的温馨。晚上孩子熟睡后,夫妇俩看着乖巧的孩子,心想,这孩子应该有一个名字和生日。夫妇俩决定给家庭里的这个新成员取名:玲玲,并将8月9日这天定为她的生日。

       时间一天天过去,小玲玲在这个温暖的家庭度过了周岁生日。军医出身的朱桂珍医生,发现小玲玲手不是很灵活、脖子像没多少力似的,头也总歪想一边,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不宜迟,夫妻俩赶紧带着孩子到072医院检查,医生对他们夫妇说:“你们要有个思想准备,这孩子可能是新生儿黄疸引起的扭转性痉挛。”俩人你看看我、我望望你,差点晕过去,这孩子咋这么命苦呀?

       朱桂珍是医生,当然知道小玲玲这个病意味着什么。孩子不仅终身残疾,而且要供养一辈子。街坊邻里得知孩子的病情后,纷纷劝他俩把孩子悄悄地送人算啦,也有朋友建议把孩子送到孤儿院。

       俗话说:听人劝,得一半。想想自己也有两个孩子,又是工薪阶层,如果将小玲玲留下,确实也有很大的难处,也许政府办的福利院比他们照管的还要好吧。

       送走的前一天,他们给小玲玲买了新衣,买了大包小包好吃的东西;当天夜里,夫妻俩几乎彻夜未眠,妻子朱桂珍悄悄地掉了几次眼泪。

       第二天一大早,初冬的风带着寒气,李春山夫妇抱上穿着棉袄的小玲玲,不想在车站因等车耽搁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受冻,花了50元钱叫了辆出租车,将小玲玲送到了市福利院。

       也许是孩子小,极少出远门,她见到这么多陌生的面孔,感到好奇吧,居然没有哭闹。夫妇俩找到福利院的管理人员,千叮呤万嘱咐,一定要好好照顾这孩子,并留下联系方式,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福利院。

       回家:她就是我们的亲生孙女

       小玲玲送走后,李春山夫妇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心想这么小的孩子,有病,天气又冷,不知道她在福利院里过的怎么样。细心的女儿看出了父母的心思,说如果爸妈不放心,她亲自到福利院去探望一下。这话一出,正合了老人的心意。

       第二天,女儿请了假,买了玲玲平时爱吃的糕点和水果,前往福利院。孩子一见到姑姑,哇哇大哭,衣服搞得脏兮兮,冰凉的小手冻得红红的,她心疼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回到家里,女儿把小玲玲的情况一说,夫妇俩悔不当初,孩子从一个婴儿带到一岁,他们早已将其视为亲孙女,咋不心疼呢?

       夫妻俩一商量,一定要将孩子接回。他们专门请了半天的假,从宝轮赶到广元福利院。工作人员讲,这孩子从他们走后不久就开始哭闹,尤其是到了晚上,谁也哄不住。

       时间过得真快!春去冬来,小玲玲在爷爷奶奶的呵护和照料中慢慢长大。四岁那年,李家给小玲玲添了个小弟弟。每逢星期天,李春山就带上姐弟俩去看火车、爬山,或到河边去玩。正如小玲玲后来在日志中写道:“爷爷从小就带着我们俩去玩、春游,随便捡一点废品去卖,那是我最开心的日子了。”

 

       可是,开心快乐的日子对小玲玲来说非常短暂,弟弟很快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弟弟的爸爸,也就是玲玲的叔叔在江苏省连云港工作,为了给儿子换一个好的环境读书,弟弟被接到他父母身边上学去了。

       弟弟一走,小玲玲心里好失落。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电视机、音乐、动画片成了打发时间的最好伙伴。在玲玲的记忆里,她第一次听音乐就是《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求佛》、《秋天不回来》,从此她就喜欢上了音乐和动画片。

       随着年龄增长,小玲玲的病情也越来越来严重。李春山夫妇每天除了上班外,还要照管她。虽然玲玲知道爷爷奶奶为了她吃了很多苦,可从没有看到和听到他们抱怨过。

       坚持:决不放弃治愈希望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8年,更大的噩梦降临在这个命运多舛、不满十岁的小玲玲身上。这天晚上,玲玲突发高烧,手疼得睡不着觉。李春山夫妇也一宿未眠,陪了玲玲一个通宵。第二天一早,玲玲什么也看不到,下床根本不能走路,李春山背上玲玲就往医院跑。看到玲玲病情严重,有一些认识李春山的人就说:“老李啊,孩子病得这么严重,放弃算了,反正你们也养了她这么多年,也算对得起她了。”

       李春山夫妇一定这话,急了,说:“不行,这孩子我们家养了这么多年,咋能放弃。”

       一个医生说:“如果你们真的想救这孩子,快去找车,直接送广元市人民医院挂儿科急诊。”

       李春山跑到街上叫到一辆出租,同妻子朱桂珍一起直奔广元。

       市人民医院的急诊室里,一位儿科专家发现小玲玲高烧不止,口吐白沫,血象高达一万多。于是把李春山拉到一边,小声地对他说:“孩子的病情非常严重,你们可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一针药剂打下去,可能她就醒不过来了”。

       李春山来恳求到:“医生,孩子当我们亲孙女,我们不能失去她,你要用最好的药救救她。”

       医生被夫妻俩的爱心所感动,说:“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你放心,我们一定尽力。”

       夫妇俩守候在急诊室里,焦急地等着玲玲醒来。朱桂珍疼爱地看着昏迷不醒的玲玲,手抚着孩子发烫的额头,想着这孩子命真苦啊,从小被父母遗弃,好不容易一把屎一泡尿地把她拉扯大,咋就生这么严重的病呢?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小玲玲仍未苏醒。李春山急得在急诊时转来转去。心里默默祈祷着:玲玲快点醒来吧,爷爷奶奶还等着你回家,你一定要醒来呀。

       也许是李春山夫妇的虔诚感动了死神,也许是苦命的玲玲不忍心看着爷爷奶奶过度伤心。半个小时,她竟奇迹般地慢慢睁开了眼。李春山夫妇见状,惊喜的喊道:“醒了,醒了,医生你看,我们的小玲玲醒了。”

       医生也惊叹这孩子的命大,会诊后,建议留院观察治疗。

       李春山夫妇工资低,这些年为这个小孙女,吃了不少苦,操了不少心。但为了这个胜似亲身孙女,仅十天就花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而且还欠下了亲朋好友四千多元的外债。

       这场大病,给小玲玲留下了痛苦的记忆:三年的病痛让这位花季少女差点枯萎,也给爷爷奶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随着小玲玲的病情更加严重,李春山夫妇心如刀绞,到处求医问药,去过成都华西医院、416医院等省级医院。专家称玲玲的病做手术可能有效果,但是风险很大,并且需要一笔巨额的医疗费。

       时间一天一天的逝去,专家断言玲玲是脑瘫患儿,最多只能活八年,李春山夫妇俩不甘心,又到各地大医院求诊,但结论依旧。从此,他们对玲玲更加疼爱。

       决心: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心灵空间

       春去秋来,时间飞逝。小玲玲已长成了大姑娘。细心的李春山凭着多年观察,发现玲玲虽是脑瘫,不能向正常孩子那样上学,但智商并不低。他决心要让玲玲学会识字,掌握一些生存的基本东西。

       从成都就医回家后不久,他们开始教玲玲识字、用脚学写字。玲玲喜欢听歌,李春山就写出玲玲喜欢的歌名,然后她就照着写。功夫不负有心人,聪明的玲玲很快学会了并喜欢上了学习。

       2012年底,玲玲婶婶为了鼓励她,给她买了一台复读机。她在日志中写道:“我在哪里面(复读机)学会了很多东西,拼音、 汉字、 英语我都学会了。我也要谢谢姑姑、姑父,没有他们我一样也不会;叔叔、婶婶, 姑姑、姑父,把我当成自己女儿看待,我谢谢你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谢谢你们给了我一个快乐幸福的家。”

       在家人的指导下,玲玲还学会了上网。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打开了她的视野,从这里她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明白了“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道理。还有许多残疾人与命运抗争、自强不息的故事。尤其是张海迪以不完整的身躯奏响了一曲完美的生命乐章,深深地打动了她。

       小玲玲仿佛找到了生命活在的意义,每天遨游在浩瀚的互联网里,申请了社交聊天的qq号。现在,她还开始了小说创作,处女作《十城魔城》已基本完成初稿,在这里她找到了精神寄托,也不再感到寂寞无聊。

       玲玲的变化,李春山夫妇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玲玲长大了,懂事了。为了给玲玲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李春山动手将小小的阳台改装成书房兼电脑室,座椅、靠垫也是他亲手做的。在这个温馨的家里,玲玲过得充实而又快乐。

       希望:得到关爱找到亲生父母

       十几年来,为了为给玲玲治病,他夫妇俩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为了补贴家用,他们在小区摆过卤肉小摊,一家三口靠着微薄的退休金生活。而玲玲还得继续治疗,药物常年不断。

       有人说他们“傻”,他们总是一笑而过。

       “只要我们还能动,也要养玲玲一辈子!”可夫妇俩也担忧:玲玲一日三餐得靠人喂饭,行动也不方便,甚至连最基本的洗脸、穿衣也没法自理。随着自己的岁数越来越大,等到走不动的时候,谁来照顾玲玲呢?这成了老俩口唯一的心事。

       好在从去年开始,玲玲每月可以领取每月600元的残疾救助金。

       常言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19年来,李春山夫妇俩为照顾玲玲费尽心力,两个子女也从不埋怨父母收养这么一个残疾的孩子,将其视为己生。一家人平平安安,和睦相处,这让两位老人倍感欣慰。

       为使玲玲的后半生有个依靠,两位老人还萌生了为玲玲寻找亲生父母的强烈愿望,他们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玲玲和亲生父母团聚,也希望有更多的好心人来帮助玲玲。

       他们无悔的选择、执着的付出、平凡的善举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夫妻俩被评为“2014年感动广元十大人物”。

       有人说,爱是一种坚持,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奇迹。

       在李春山夫妇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善良,更是一种融合生命与真情的大爱。让我们一起关爱残疾人,和他们共享一片蓝天。(本网记者 刘永生 独家报道 转载请注明来源 )

(责任编辑:顾宝军)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