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陶济堂膏药:百年传承 匠心守望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12-26

100年,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间。对于一个民族中医药品牌来说,100年,能做些什么,能留下什么?一代代山东淄博百年陶济堂人用“匠心”二字,向祖国中医药宝库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如今,在淄博提起陶济堂黑膏药,见过、用过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今年9月21日,陶济堂第四代传承人陶海峰受邀出席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祖训:仁心济世

22.jpg

20年前,陶海峰考入卫校,父亲取出压箱底的传家宝——六七十本古代线装医书,递到他手中。那时,他并没有意识到“陶济堂”这三个字的份量。

2000年伊始,陶海峰从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回到家乡,在淄川黄家铺成立了以骨科为主的夏庄新村卫生室。随着众多患者慕名而来,他感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此时“陶济堂”已走过89年历程——

相传,清末冬天的一个夜晚,家住淄川城西贾村庄的陶云修,救了一位老道人。道人临行前,将治疗腰腿痛病的膏药秘方作为报答,传授给了他。1911年秋天,他在家门口挂上“陶济堂”的牌号,这种膏药被当地群众称为“陶济堂膏药”“陶氏膏药”。

为将“陶济堂”传承光大,陶云修老人取“继承祖训,诚实守信”之义,为儿子取名“陶继诚”,这就是陶济堂第二代传承人。第三代传承人陶守明,一直恪守着“仁心济世”的祖训。第四代传承人陶海峰已从医17载,治疗骨病患者5万余人,并将“陶济堂膏药”成功申报了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匠心制膏

23.jpg

“药工”,是一个将被遗忘的词汇。目前,浸药、炒丹、成膏是膏药的传统手艺,正在失传。

陶海峰深知,乡亲们认可“陶济堂”,就是因为陶氏膏药是用纯香油泡制、纯手工传统工艺制作而成,要领就在于这个“纯”字。

“一丹二油,膏药成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在陶海峰淄川黄家铺老家,有一口大锅支在庭院,这是熬制膏药的专用锅,此前他从医17年已用坏了3口大锅。他制作膏药总是不惧烦琐,严格遵循祖传工艺,有时熬制坏了,宁愿浪费倒掉,也绝不将就。他说:“陶氏膏药的制作堪称一门工艺,药材浸泡夏天需7天,冬天则需要15天。炸药不及则功效降低,太过则影响膏药黏度。下丹量小则膏嫩,起不到固定作用;丹量大则膏老,质脆而不粘,贴敷易脱落。膏药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搅,下丹后要不停的搅,并用扇子煽动,确保光亮、粘腻。”

为打造“放心陶济堂”品牌,陶海峰先后赴安徽、河南、广西等地找寻最道地中药药材;对穿山甲、地龙、龟板等名贵药材,每斤价格就相差数百元,他坚持全部从“同仁堂”等品牌药材公司进货,他说:“现在,由于盲目引种,中药材的道地性在减弱。不能省了‘小钱’,而影响功效”。

淄博陶艺名师朱立民,被陶海峰的“匠心”精神所感动,历时5个月精心制作了21组陶艺作品,送到了位于张店区华侨城西门的“陶济堂”总部。他说:“作为一名淄博人,我有责任将陶济堂祖传制膏工艺‘定格’,让我国中医药瑰宝流传下去。”

创新:成功申遗

24.jpg

2014年6月,经过淄川区政府考察、评审和公示,陶氏黑膏药入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3月,成功入选淄博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3月,陶海峰又成立了淄博陶济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旨在通过产品研发、膏药招商加盟、膏药铺加盟连锁等方式,将“陶济堂”这一老字号品牌传承光大、做大做强。

陶济堂膏药成功申遗的背后,离不开传承,更离不开创新。17年来,陶海峰先后自费5万多元到北京天坛医院、解放军301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济南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骨科进修,并取得了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证书。经过多年探索,他在陶氏膏药中又增加了麝香、穿山甲、藏红花、虎骨、龟板等多味名贵药材,仍沿用纯香油泡制、纯手工传统办法制作而成,在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颈椎病、腰腿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等骨病的保守治疗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陶氏膏药、祖传膏药、黑膏药、传统黑膏药、腰腿痛膏药。”在市民心中这些名词都和“陶济堂”联系在一起。截至2016年年底,陶济堂已发展了30多家膏药加盟商、代理商、膏药微商,在河南、黑龙江和山东的青岛、临沂、聊城、荷泽等地开设了膏药铺、膏药加盟连锁店。

目前,陶海峰已成长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委员、中国名医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首届疼痛专科专病学术会会员、山东省地方名医。他结合临床经验撰写的医学论文《颈椎病、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70例》被《中国名医创新成果大典》收录并刊发。今年5月,他作为第一副主编应邀编著了《临床骨科疾病诊疗手册》。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如今,陶海峰用17年的坚守,谱写了陶济堂“匠心守望”的新篇章。

25.jpg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