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盐城8户家庭获评省“文明家庭”(2)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7-01-20
崔九宁家庭

把爱心从家里延伸向社会

家训:敬长辈,当好人,做好事

chent170117_副本

1月18日,阜宁县阜城街道的崔九宁代表全家,在南京接受表彰,在回来的途中,她接受了盐城晚报记者的电话采访。

崔九宁是一名残疾人,小的时候,一场疾病阻滞了她的脊柱正常发育,成年后身高不到1米4。身体的残疾,没有让她停下追求真爱的脚步,2005年她和丈夫黎波在网络相识,并很快在现实中走到了一起。

婚后,崔九宁让黎波和远在云南山区生活的公婆和前妻的儿子举家北迁,来阜宁一起生活。“刚来阜宁的时候,孩子怕再次失去母爱,时常缩着自己幼小的身子对我说,要钻到妈妈肚子里,然后再生出来,这样就是妈妈生的宝宝了。”孩子的这句话,触动了她和丈夫的心。他们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不再生育,把全部的爱倾注到这个孩子身上。

“人们都说后娘难做,但只要将心比心,孩子一定会认可我的。”崔九宁把继子当成亲生的孩子,“现在孩子在学校尊敬老师,不仅学习有了长足进步,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很优秀。”崔九宁说,每当孩子和她走在一起,孩子总是帮她拎手提包,每天回来都会把学校里的大小事讲给她听。

崔九宁告诉盐城晚报记者:“母亲是医生,她是个特别善良的人,对我的影响很大。以前我家经济条件也不好,父亲在我10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给我治病也花去了好多钱。但是母亲只要看到病人有困难,就会给人家垫钱治病。邻居只要有困难,她也会想方设法地去帮。”现在崔九宁80多岁的母亲还和她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他们一家三代人都在做公益。

一直以来,崔九宁都是公益活动的热心人,每年参加公益活动20多次,捐钱捐物从来没有落后过,先后资助6个孩子。“第一个帮扶的孩子是山东的,这个孩子学校毕业后在阜宁上班。8年前的冬天,我遇见她的时候手上都是冻疮,让人看得心疼。我给她买了手套和冻疮药,并给她买了保暖衣服。”崔九宁说,山东女孩远离家乡生活不习惯,她就在家做山东菜给女孩吃。两年后,女孩去北京工作了,还在北京结婚成家,但逢年过节都给她寄上一份礼物、打一个祝福的电话。

良好的家风是要代代相传的。崔九宁认为,良好的家风能影响到孩子。“做公益的时候,我经常带着儿子一起,把学习用品和衣服送到受助小孩家里。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儿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崔九宁说。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