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关于甘肃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7-02-03
 二、2017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7.5%、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同口径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为实现上述目标,全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脱贫攻坚,加快小康步伐。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7万户24万人,实现全省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建设贫困县行政村幼儿园1000所,实施1000亿元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工程,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产业培育。继续落实省级和片区县增列专项扶贫预算。探索建立脱贫攻坚投资基金,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增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能力。积极推广陇南电商扶贫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完成186万吨煤炭去产能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债权转股权,规范各级政府举债行为。继续实施直购电交易、综合电价扶持等改革举措,启动甘肃电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造,推动实施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建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100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争创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快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达到7.9万家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100家以上。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办好首届“甘肃农博会”。

  (三)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全面落实“科技创新30条”政策,力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大力开展“371”优势产业链培育行动,在水性材料、电池材料、碳纤维等领域,集中资源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启动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继续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推动先进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新材料等6支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参股创业投资基金投入运营,设立省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加快形成一批创新性领军企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

  (四)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建成兰渝铁路、宝兰客专,建设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全面开工建设平凉至天水、景泰至中川机场、甜水堡至庆城至永和等国高项目;加快陇南成州、敦煌机场飞行区扩建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建成投运。加快引洮供水二期、黄河甘肃段防洪、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等项目。推动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和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省建设,6月底前争取建成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年内建成大唐803“上大压小”等重点民生热电工程。加快推进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区数据中心一期、甘肃省智慧城市移动应用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实现城市20兆以上宽带网络覆盖率60%,乡镇通光纤率100%,行政村通宽率80%。

  (五)统筹城乡区域,推进协调发展。推进城镇“两供两处一轨一廊一市一场”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立综合型城市管理数据库,50%的市州建成三维数字社会管理服务平台。抓好庆阳市国家海绵城市试点,金昌市、敦煌市、高台县、陇西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级17个县市、30个镇新型城镇化等试点工作。推进《甘肃省开发区条例》立法进程。优化县域产业布局,培育一批比较优势明显的首位产业。发挥兰白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加快兰白、酒嘉、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省内经济区与关中—天水、陕甘宁革命老区、川甘青藏区等经济区互动合作发展,推动与省域毗邻地区经济融合发展。

  (六)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兰州、武威、天水三大国际陆港,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国际空港,中欧班列兰州内陆主要货源地节点和铁路枢纽节点建设。积极推进与津巴布韦产能合作和共建产业园区工作,加快白银集团哈萨克斯坦30万吨铜冶炼项目、白银集团秘鲁多金属尾矿项目、酒钢集团收购牙买加氧化铝厂项目、金川集团印尼红土镍矿项目实施。建设加纳国际合作园区、津巴布韦产业园区、牙买加工业园区,组织实施好列入国家规划的世行贷款丝绸之路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继续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兰洽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和中国(甘肃)国际新能源博览会,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七)深化重点改革,激发发展活力。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试点。实行项目前期办理责任制和省级重点项目“1+(2+X)”并联审批。全面落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意见,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完成第二批5项改革试点任务。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逐步优化国有股权结构。加快推动省属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年度任务。统筹推进甘肃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建立和完善市场主导的电价形成机制。推进天然气、成品油价格市场化,继续落实和完善阶梯价格制度。全面放开食盐价格。出台《甘肃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甘肃省失信行为惩戒办法》,加快全省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简易注销登记等改革试点,完成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两证整合”。

  (八)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取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全面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规划。继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350万亩。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治理率达到28.65%。开展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专项行动,推动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稳步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基础工作,深入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工作,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各地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加。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激励约束制度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九)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以上。建立全省统一的全民参保基础数据库。探索建立社会保险“五险合一”经办模式,推动社保、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整合。加强重要商品价格监测和调控,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建成甘肃科技馆并对公众开放。开工建设甘肃省妇幼儿童医疗综合体、七里河体育场等重点项目。加强公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奖补力度,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开展大健康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争取建设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药品耗材采供保障制度。

  (十)加强重点防范,筑牢风险防线。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等手段,进一步完善我省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我省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争取中央化解过剩产能专项奖补资金,发挥好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强化分析研判和风险预警,加大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引导金融企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积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健全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油气管道运输安全生产等检查工作,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