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米优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最近非常忙,正月初三就已经全面复工,在该公司车间,一台台自动化生产设备马力全开。米优公司生产负责人鲜述明介绍,自公司去年10月份与马来西亚CNNS公司签下57亿元绿色能源大单以后,又与多家上市公司签订了合作订单。 为此,近期该公司新增加120条生产线,目前共有420条生产线在生产,每个月产能达到1000KK,公司今年将再建500条白光LED封装生产线。
创新让米优光电发展迅猛。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公司产品拥有高密度、高可靠、低成本、小型化、生产自动化等特点;与同类产品相比,其产品体积更小、功率更高、亮度更强、生产效率更快,市场认可度高。
新兴产业是盐城发展的新动力。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强化创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出台多项实在举措,强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开拓经济增长新空间,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600亿元,增速超过20%,初具规模优势,且后劲十足,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亮色。
我市重点发展的光能源、光显示、光照明等产业链项目,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入驻天合光能、鸿佳电子、硕禾电子、米优光电等20家光电光伏企业。开发区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技术、创新手段,力争2017年光电园开票销售超过100亿元,建成“百亿园区”;2018年天合光能公司开票销售超过100亿元,建成“百亿企业”;2020年光电园开票销售超过400亿元,占全区开票销售的1/5。
米优光电等的红火让人振奋,清洁能源的发展同样喜人。去年11月,全省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响水近海20万千瓦风电场机组全部并网发电,该项目每年可向我省电网提供5亿千瓦时绿色能源,满足2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已成为我省千万级海上风电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全市新能源发电67.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5%;新能源及其装备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创新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位于城南新区的盐城大数据产业园把科技创新摆在首位,向创新要红利,积极抢占大数据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园区创新型企业加快集聚,落户大数据项目200多个。华东首个跨区域、标准化、综合性的大数据交易中心成功上线,真正实现了数据资源、数据资产、数据资本的无缝对接,汇聚了一大批应用电商平台,平台交易额已超30亿元。
越来越多的盐城人正逐渐体会到大数据产业创新给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便利。通过打破数据壁垒,整合与开放政府数据,我市建成市级信息资源中心、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城市管理运营中心,初步搭建政务服务云、社区邻里云、平安城市云、医疗健康云、现代教育云、城市管理云等“六朵云”应用平台。城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科教城管委会主任郭庆生说,大数据作为推进产业强市、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园区以部省市合作为契机,加大与阿里巴巴合作力度,深化与华为公司对接合作,突破一批重点项目,强化数据资源让度整合,让数据有价值、可交易、产生红利,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盐城高新区的智能终端产业也开始发力。新年伊始,盐城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条智能生产线紧张忙碌。作为智能终端产业园首批入驻项目之一,华星光电一期工程13条全自动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和6条CTP全贴合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产量不断提升。公司副总经理凡永亮介绍,他们原来在深圳同样规模的车间要100多个工人,落户盐城高新区后,公司加大创新力度, 引进先进设备,只需要20多人就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公司二期指纹识别模组项目正加快推进中。
全力打造华东地区最具规模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是盐城高新区的目标。目前智能终端产业园已有24家企业全面投产,16家企业开工建设,15家企业签约待建。通过产业的集聚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园活力迸发。盐都区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商建明介绍,高新区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始终突出智能终端首位度,引培发展高新产业,紧盯京沪广深,日韩港台,聚力招引产业链龙头企业、创新链关键项目和供应链平台公司,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项目从少到多的快速集聚,2016年智能终端产业实现开票销售30亿元,外贸出口7000万美元。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我市将把产业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大数据、智能终端、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虽然目前我市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处于起势,或未形成规模,但依托创新引领,经历培植壮大的过程,必将为盐城经济蓄积充分的发展动能,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