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渐成现代农业发展主力军。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案和政策,并开展系统培训。去年,170名农民拿到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成为我市首批获证的新型职业农民。本报将选取一些新型职业农民典型,展示他们的风采,鼓励更多人积极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中来。
人物简介:陈跃青,1970年生人,张浦三家村青华桃园主人。陈跃青和朱君华夫妇最早从事个体印刷,2006年转行务农。转变身份后,陈跃青积极参与各类培训,潜心学习农业技术、摸索种植经验,将果园经营得有声有色。去年他成为我市首批新型职业农民之一,还被推选为新一届的政协委员。
阳光暖洋洋的洒在身上,陈跃青、朱君华夫妇一边喂食家禽,一边商量着新一年的计划。“眼下正是农闲时候,我们这几天把园子都消毒一遍,再把要调换的5亩黄桃新苗种下去。”“嗯,知道了,今年园子里的几亩葡萄、枇杷要拆迁,我们也正好可以考虑一下发展‘农家乐’的事情。”
陈跃青和朱君华夫妇一起经营着50多亩的青华桃园,虽然最近农闲,夫妻俩早晨7点多就从家里开车出门,5分钟就能到园子,干干农活、喝喝茶,下午四点半收拾妥当,夫妻俩就一同‘下班’回家了。“转行成为农民后,我们有了全新的生活,这也是我们一直向往的生活。”陈跃青说。
陈跃青和朱君华夫妇曾经从事包装印刷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发展空间有限。2006年,他们决定弃工从农,在张浦三家村承包了7亩土地。“既然做了,就要搞点‘名堂’出来,当时镇里正在试验种植香玉葡萄,别人犹豫不敢种,我就敢。”陈跃青说,普通葡萄苗5~8元/株,香玉葡萄苗60元/株,当年他就引进了7亩进行种植。没有经验,他就积极报名市镇两级的培训班,自己找书看、上网学,夫妻俩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园子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葡萄一挂果就被抢购一空,本钱很快就赚回来了。
此后,陈跃青夫妇更是大胆创新实践,锦绣黄桃、蓝莓、枇杷、桑葚、阳山水蜜桃……市场热销什么他们就试着种什么,园子也逐渐扩大至50多亩。为了掌握新技术,夫妻俩都成为培训班上的老学员,不仅在本市学,还前往上海、南京等专业院校学习。陈跃青骄傲地说,光南农大他就连续参加了3年的培训班。
果品种得好是一方面,销路也很重要。陈跃青说,除市场销售、提供休闲采摘外,他们也很早就“触网” 了,一方面通过村集体注册的电商渠道开展销售,另一方面夫妻俩还利用时下最流行的QQ群、微信群进行销售。“现在我们俩的群里有着近600个粉丝,到了瓜果飘香的季节,手机一天到晚就‘嘀嘀’个不停,每天都有订单自动上门。”陈跃青说。
“每天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有自由的工作时间,还能换得满意的经济回报,务农比开工厂舒服多了。”陈跃青夫妇说,他们很享受这种朴实自在的生活,愿意将务农作为他们一辈子的职业。陈跃青说,新的一年有许多新的计划有待落实。他要把一批早桃换成晚桃,以便延长销售季,实现错峰销售,园子里散养了鸡、鸭、鹅、羊等,今年还准备种点蔬菜,农家乐建设计划也提上日程,希望未来到青华桃园的客人都能品尝到最新鲜地道的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