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11日,三大“百日行动”动员大会后,我市迅速成立环境保护“百日行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动环境保护“百日行动”各项任务落实。各区镇、各部门强化责任担当,积极联动,紧密配合,围绕大气污染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危废综合治理、环境执法检查四个专项行动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力的措施,全市环境保护“百日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以查促改
15000余家企业经历环保“体检”
“您好,我们这边有一家线路板厂好像在擅自转移危险废物,你们能不能来检查?”“谢谢你们,我们立即行动!”……环境保护“百日行动”中,市环保局接到群众举报,立即到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被企业非法转移到外地的含铜废液达5000多吨,涉嫌构成刑事犯罪,市环保局立即启动执法联动,公安部门提前介入,并分赴泰州兴化、泰兴,安徽等地进行现场勘察、侦查实验等工作。
环境保护“百日行动”中,我市加大对各大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市环保大检查企业15552家,发放环保检查表31104份,完成534个点位的大气专项督查、467家企业环保治理设施安全性检查、197家排污单位废水废气排放量核查、123台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41项挥发性有机物整治。
检查期间,我市还积极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市公安局与市环保局联动,破获环境污染刑事案件6起、行政案件2起;市住建局加大扬尘考核力度,抽查工地2119次;市交通局完成检查码头扬尘23家次、船舶污染防治61艘次;市水利局巡查河道831条,打捞生活垃圾2万余吨、水生植物7万余吨;市农委关停畜禽养殖场104户;推广使用配方肥料3773吨,使用商品有机肥3307吨;生态放流鱼苗30余万尾。
通过环保“体检”,广大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管理层,主动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健全内部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全力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共同促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以制度促规范
17项环保长效管理机制为环保“护航”
打着手电筒、拿着取样装置……当大部分市民都已进入梦乡时,一部分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他们通过开展环境监察夜间执法行动,对相关重点企业进行夜间突击抽查,让环保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如今,环保夜查形成常态,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环境保护“百日行动”强调更多的是集中治理,活动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工作不能停止,还要继续深入推进。环境保护“百日行动”中,我市建立健全了区镇网格员管理考核、环保夜查、环境监管等17项环保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工作责任体系,真正做到明晰责任,全力尽责,形成强力推进态势。
我市还建立了环境问题“三级挂牌”督办整改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同时,完善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制度,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固体废物规范化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监管方案》《工业企业危险废物贮存管理工作意见》和《固体废物长效管理工作意见》;制定《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流转规程》《环境质量自动监测预警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流程。
明晰责任、层层落实。我市还完善《信访主接待制度和信访处理工作规程》,确定《分类处理环境信访诉求问题法定途径清单》,厘清相关部门的受理范围和职责分工。各部门则结合各自环保工作职能建立和完善扬尘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10项环保工作方案,形成合力。
以项目促发展
103个重点实事工程为环保“筑基”
对老城区红峰东路、后塘村路2条道路进行排水管改造;对中山路、柏庐路等3条道路雨污混接点及其他区域排水管网的9个雨污混接点进行改造,新建同丰路雨水泵站1座,改造排水管道1180米……
从去年6月开始,我市启动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续建工程,总投资6200万元,再次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载体建设深化水污染治理。另外,区镇排水管改造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二期)、黑臭河道专项整治工程等项目也逐一排出,并被列为2017年重点实事工程,补齐我市在水治理方面的建设短板。
另外,我市今年还将对全市22台燃煤锅炉实施分类整治,并对往年已淘汰锅炉进行补助。同时,新建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7个,新建千灯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开展全市国家级重点产废企业危险废物减量化核查,全面摸底对症下药;新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提升我市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逐步实现对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分解分拣及无害化处置利用。
据统计,环境保护“百日行动”以来,我市排出了103个重点实事工程项目,总投资达到64.3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昆山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补齐我市水、气、声、尘、渣等方面的建设短板和监管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