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环境保护“百日行动”总结暨“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动员会。会议提出,开展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力争用2~3年时间,实现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
目标已经确立,关键在于落实;号角已经吹响,唯有奋力前行。全市上下要立即行动起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真抓实干、补齐短板、精准施策,将专项行动真正落到实处。
昆山开发区
创新方式 综合整治
2017年,开发区将以此次动员会为契机,紧紧围绕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狠抓环境整治,奋力开创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专项行动高效开展
一是领导班子作表率。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确保“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推动有力、进展有效。二是职能部门齐推进。设置6个工作小组,落实组长单位,确保工作任务顺利承接。三是“六办联动”聚合力。发挥“抱团”作战新优势,彻底解决一批老大难问题。
二、科学施策,精准治理,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全面强化企业监管。依托“六办联动”,开展全面性隐患整改整治,切实提高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意识,严守环保红线和底线。二是强势推进环境治理。今年将强势推进15条黑臭河道和中央环保督察河道的治理工作,加快推进光电产业园污水厂扩容提标工作,把河道水质提升作为长期坚持工作。三是全力落实VOCs治理。VOCs治理是开发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开发区将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排定年度整治目标任务,确保VOCs治理显成效。
三、创新方式,提升效能,保证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一是专业力量作支撑。充分发挥知名高校和第三方机构专业优势,为专项行动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加快完善“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在重点企业VOCs整治方面,加快解决重点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开展清单式调查,排摸梳理一批环境风险隐患点。二是督查问效促成效。坚持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考核,建立工作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先进典型扬正气。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媒体等平台,大力宣传专项行动重要意义,在开发区营造“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周市镇
攻坚克难 补齐短板
在去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周市镇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全力补好生态环境短板。
一、多管齐下,全面推进问题治理。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按照“一河一策”要求实施黑臭河道整治,年内计划对市北等五个联圩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整治河道6.04公里,力争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整治工作。加快推进老小区及工业区雨污水管网改造,年内将对4条道路45个雨污混接点进行改造,新建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年内将关停生猪养殖场3家,完成向阳乳业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配套设施改造。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年内将关停建成区内鼎惠、华美等2家化工企业,完成25家企业VOC专项整治。集中整治油烟扰民问题,力争到2017年底露天烧烤总数减少30%。
二、建章立制,真正做到长效管理。一是加大企业监管力度,动态完善“一企一档”基础信息,有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查处环保违法违规企业,确保企业三废达标排放。全面清理注册在外地实际经营在周市的安全环保问题企业,力争3年内关停并转企业100家以上。二是加大环保设施养护力度,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疏通、维修、养护,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保障机制,提高收集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镇农村生活污水运行率达到80%以上;严格执行“河长制”,常态化做好河道保洁、清淤、换水等工作,切实巩固河道整治成效。三是加大全民环保创建力度,大力倡导低碳环保生活。全面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横长泾路生活垃圾膜干化处理设施年内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160吨左右。年内将新建市北、小泾等2个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力争到2020年全镇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行政村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站覆盖率达100%。
千灯镇
凝聚合力 源头把控
今后一个时期,千灯镇将突出齐抓共管聚合力、创新作为治源头,全力推进专项行动,持续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水平。
一、以产业园区升级为引领,提升绿色发展质量。一是推进化工园区整体升级。持续推进淘汰关停、搬迁入园、整治提升、转型转产“四个一批”计划。二是推进石浦片区二次开发。研究制订石浦片区整体提升计划,重点推进瀛浦热电厂周边改造。三是推进电路板基地创新发展。
二、以落实主体责任为关键,提升问题整治成效。一是突出硬件设施到位。注重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引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狠抓末端治理,提升重点企业废气排放处理效率。新增5家中水回用企业、1家氮磷零排放企业。分类整治燃煤锅炉,抓好煤改气等项目落实。二是注重精细管理到位。继续对问题企业实施全面停产限产。三是坚持监管施压到位。用好“双随机”、“黑名单”、挂牌督办等机制,提升监管威慑力。
三、以治理能力建设为抓手,提升环保工作水平。一是完善污水治理体系。启动千灯污水厂一、二期提标改造,新增5000吨日处理能力。推进城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完成镇原创型基地雨污水管网改造,对污水厂实施更严总磷总氮排放标准,确保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90%,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达80%以上。完善河道长机制,完成1公里黑臭河道年度整治任务。二是创新面源治理方式。创新推广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举措,新增3个城镇餐厨垃圾处置点。开展农地实施休耕轮作,年内完成2500亩任务,有效提升农业生态效益。三是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畅通与群众沟通的渠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动员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积极监督环境领域及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凝聚工作合力。
市水利局
迎难而上 勇于担当
市水利(水务)局将紧紧围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通过控源截污、引清活水、执法监管等工作,不断提升昆山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一、追根溯源,系统推进控源截污工程。一是加快管网普查改造。切实解决雨污水管网混接问题,今年完成中环内407个混接点改造工程。二是加大管网建设力度。新建污水管网47公里。三是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四是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67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
二、争先创优,稳步推进活水畅流工程。一是扎实开展黑臭河道治理。完成对全市47条黑臭河道的综合整治,将黑臭河道年度考核结果应用到区镇目标管理考核中。二是大力推进河道综合治理。今年活水畅流工程范围以西部片区为主。到2020年,实现主城区范围内水体的全面有序流动。三是有序开展湖泊岸线整治。实施南部湖泊岸线综合整治工程第4期。四是优化河湖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完善总河长制,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考核体系。
三、多措并举,纵深推进水利行业管理。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水行政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共同打击水事违法违规行为。二是严格涉水行政审批。严格审批涉水项目,控制建筑物与河湖的安全距离。三是加强水质监测。全市主要河湖、水功能区纳入常规监测范围,监测数据对外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提高水生态意识。借助《昆山日报》等主流媒体及微博、微信等大众媒体,及时总结报道黑臭河道整治等舆论关注热点。
昆山高新区
统筹推进 铁腕治污
在去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的基础上,高新区将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和靶向思维,统筹推进,守护碧水蓝天,切实擦亮“优美高新区”的生态底色。
一、坚持铁腕治水,全面改善河道水体水质。落实“一河一方案”,年内保质保量完成15条黑臭河道整治任务。抓好1.5公里污水管网建设,扎实推进好老城区雨污管网改造等基础工程。年内完成6家废水排放企业接管任务。强化断面达标治理。严格执行太湖流域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确保石浦断面、吴淞江流域支流断面水质达到Ⅳ类。狠抓面源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农药使用。
二、抓好产业转型,从源头上为资源环境减负。全力抓好企业减排。提升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引进培育资源消耗低、亩均产出高、环境友好型的行业领军项目,对达标排放无望的企业坚决予以淘汰。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布点建设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018年彻底清除燃煤锅炉。强化红线意识,从严查处、坚决打击、全面遏制地条钢及违法违规钢铁产能。大幅提升资源效益。突破资源要素瓶颈,盘活存量,全年淘汰、转化100家企业,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高效集约利用。
三、围绕绿色发展,优化提升城乡综合环境。切实改善沿湖沿河沿路绿化环境,真正体现江南水乡特色。高标准布局绿地景观。突破传统规划局限,梳理存量资源,调整绿地布局,实现城乡绿化向彩色化和生态园艺转变。项目化推进绿化建设。实施阳澄湖科技园核心区等区域景观提升工程,构建四季林相搭配、人文绿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环境。严要求抓好环境整治。全力抓好违章建筑和破旧建筑拆除工作,强化城北地区拆迁改造、道路亮化畅行等工作。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道路和绿化配套建设水平。
陆家镇
精准施策 突出重点
2017年陆家镇将确定一个目标、突出两个环节、创新三项机制、推进四项工程,全力打好水环境治理攻坚战。
确定一个目标。就是2017年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彻底消除河道黑臭现象,吴淞江断面水质达标;到2019年实现地表水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
突出两个环节。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不折不扣完成节能降耗减排的硬任务。对此,陆家镇确保新上项目符合产业发展导向、有利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二是狠抓落实生活污水处理。今年陆家镇将实施污水主管网探测修复工程,切实做到建设和管理并重。
创新三项机制。一是建立水环境联席会制度。建立水环境联席会制度,进一步明确各个水环境治理单位的职责。二是引入第三方核查监管机制。对全镇涉及水环境整治的新建工程或存量更新项目,实施全过程督查核实。三是完善水环境信息综合监测平台。今年,陆家镇计划新建“水环境信息综合监控平台”,实时有效响应并解决问题。
推进四项工程。一是污水应收尽收工程。今年,陆家镇将以排水口排查为突破口,对所有圩内圩外排水口逐一普查、建档,同时对混接点进行改造,从根源上阻止直排、混排现象,使污水应收尽收。二是黑臭河道专项整治工程。陆家镇广浦河被纳入全市47条黑臭河道之一,并计划于今年实施整治。陆家镇已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接下来,将严格按照整治方案,有序推进河道整治工作,切实改善河道水质。三是吴淞江生态廊道及生态补水工程。集合生态修复、海绵湿地、治水补水、健身步道四大理念,规划建设吴淞江南岸100米绿色廊道和菉溪生态湿地公园。四是沿河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工程。今年,陆家镇将对沿吴淞江、夏驾河两岸的三个老旧片区进行综合治理,重点拆除沿岸生活污水直排的老旧危楼,种植绿化5万平方米。
市经信委
优化结构 狠抓落实
市经信委将按照统一部署,实施化工行业优化提升整治方案,通过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重组一批,全力确保完成整治任务。
一、深刻领会凝聚共识,合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强化行业监管责任,加强综合执法,加大财政支持,树立正确舆论导向,着力营造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百姓满意的良好氛围。
二、全力以赴奋力攻坚,多措并举狠抓任务落实。
1.严格执行低端落后化工产能淘汰产业政策。对列入国家、省淘汰目录内的工艺技术落后、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立即淘汰。
2.扎实推进重点区域化工企业搬迁转移工作。2017年底前,完成重点区域内有条件实施工艺技术升级改造的化工企业的搬迁转移。
3.鼓励、支持产品前景好且符合区域产业定位企业改造升级。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引用先进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产品质量与品种的高端化。
4.支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实施重组转型。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对产品前景较好,但生产工艺安全、环保与节能水平较低的或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较弱、自身无力提升改造的企业进行重组改造,提升现有产能。
5.指导化工园区规范发展,引导区内企业分类整合。2017年前须完成编制和定期修订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6.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平台建设,形成倒逼机制。逐步实施区别化政策,倒逼企业转型提升、对外转移、兼并重组和有序退出。
7.着力发展高端产能,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发展。重点发展与区域产业配套为主的高端专用和功能性化学品、生物医药、新型化工材料。
市环保局
防微杜渐 深化监管
2017年,市环保局将狠抓综合治理,补齐生态短板,打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攻坚战。
一、科学治水,持续改善全市水环境
一是综合施策,提升重点河道水质。针对吴淞江、娄江等57条重点河道,全面实施水质达标综合整治,按照“一河一策”,拟定河道治理方案。二是控源截污,提升污染防治水平。三是科技创新,打造在线监控天网。
二、精准治气,重点强化VOCs整治
一是源头控制,严控VOCs排放项目。二是摸排底数,完善VOCs监管体系。2017年对97家企业安装VOCs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三是突出重点,开展VOCs专项整治。
三、防微杜渐,深入治理环境隐患
一是开展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二是全力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三是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2017年开工建设利群危险废物年处理能力1.8万吨焚烧炉技术改造项目,确保2018年6月前投运。四是防范土壤和重金属环境风险。
四、聚力创新,优化生态保护大格局
一是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二是实施与污染物排放总量直接挂钩的财政政策。三是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五、铁腕治污,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
一是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严格落实环境执法后督察制度。二是加大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力度。三是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