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李师傅今年42岁,手脚轻微不便,妻子在十多年前就去世了,就留下牙牙学语的幼女。爱妻的离去让李师傅万分伤心,还好是女儿支撑着他,让他坚强地挺了过来。
解读
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
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咨询了研究心理学多年的重庆邮电大学王老师。
她说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然而,付出太多,沟通太少,可能会让泡在“蜜罐”里的孩子觉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应当,一旦父母做得少了,反而会心生怨恨。家长爱子心切,即便有意识地不替孩子做太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但仍有可能不知不觉做得多了点,助长了孩子的“受之无愧感”。一旦孩子养成这种思维模式,便总觉得别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对自己不好就是有罪的。
李师傅爱女心切,这让他女儿从小就已经养成了“好东西必须先拿给我”的错误观念,因此看到李师傅的姐姐给爸爸买了新衣服却没有给自己买时,异常愤怒,因为在她看来,我都没有新衣服穿,为什么你要有新衣服穿?
如果孩子变成了一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谁的责任更大一些呢?虽然我们不愿承认,但事实却摆在那里——父母付出越多,反而越容易养出一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我们总是用爱的名义,助长着孩子心底那种“受之无愧”感,不知不觉间,亲手培养着“小白眼狼”。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自作自受”。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