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太多,我们换上最小的轮子……对,这样就可以了,看得很清晰,里面没有铺设暗管。”最近,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前往一家从事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的企业检查,发现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自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到污水管网中。为确保企业连接的管路之间没有暗管,执法人员启用新引进的管道探测机器人“地老鼠”,对企业排污情况进行排查,为环境监察执法提供坚实的证据保障。
我市地下管网众多,尤其是企业的排污管等大都铺设在地下,有的还在水下,污染溯源难、暗管排查难。“人要是下管道的话,环境比较恶劣,特别是有些地方狭窄,人下不去。”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有了管道探测机器人,就可以让它代替人下管道检查,通过安装的摄像头,将管道内的情况实时传输到地面,找到“病源”,让工作人员“对症下药”。
据了解,管道探测机器人是一种管道内窥摄像监测系统,由触摸式控制器、手(电)动收线车、爬行体、无线操作盒及电源6部分组成。管道探测机器人前后各安装两台高分辨率彩色摄像机,前置摄像机可360°旋转观察,后置摄像机配置广角镜头及辅助照明系统。该设备配备电动升降平台,升降高度197毫米,可适用不同管道的内部检测。操作主控制器,“机器人”能灵活穿越150毫米以上口径的管道;当爬行器处于不平衡状态时,镜头会自动调节水平状态进行拍摄;遇到障碍物时,还可以绕行,摄像头所捕捉到的一切都会清晰地显示在主控制器的屏幕上。
“利用管道机器人探测地下管道,不仅能有效避免管道内有毒气体对工作人员健康的侵害,还能对管道内破损点、污水排向等作出准确定位,为环境监察执法提供坚实的证据保障,更能够震慑企业偷排行为。”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