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李宇杰,1974年出生于玉山镇。 2000年,李宇杰放弃安逸的工作,和朋友一起创业开起了网吧。其间,他渐渐爱上钓鱼并对水产养殖倍感兴趣。2012年,他在巴城镇武神潭村承包55亩池塘,成为一名水产养殖专业户。
3月初的一天,记者来到巴城镇武神潭村的一个塘口,迎面走来一个皮肤黝黑、身材不高,但看起来非常精干的人。他便是塘口的主人——新型职业农民李宇杰。
要不是李宇杰自己介绍,很难想象,眼前的这位水产养殖户曾经是一个银行“白领”。李宇杰告诉记者,他从学校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成为储蓄柜台的一名柜员。“当时有点不甘心,感觉每天一成不变的工作过于单调。2000年,网吧开始流行起来,我毅然递交了辞职信,决定和朋友一起创业。”李宇杰说,刚开始,网吧的生意挺不错的,但随着家用电脑以及手机的普及,网吧生意渐渐冷清起来。
“开网吧时空闲时间多,我经常去巴城乡下钓鱼,其间也认识了不少鱼塘老板、养殖户。后来,网吧盘出去了,我就想着,既然喜欢钓鱼,索性就租个池塘,住在乡下搞养殖吧。”李宇杰说,2012年,他承包下55亩池塘,开始养殖大闸蟹。第一次养殖螃蟹,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第一年就来了一个“下马威”,亏了30万元。
“我也挺犟的,不相信自己干不成。”第二年,李宇杰在养殖技术上苦下功夫,一有空闲时间就上网学习,向村里的技术人员和周边养殖户学习请教,还积极报名参与市镇两级的水产技术培训,学习如何挑选苗种、调控水质、科学喂料等。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李宇杰终于扭亏为盈,随着经验的积累,养殖效益逐渐提升。2016年,他开始大胆尝试,辟出一半的池塘面积改养南美白对虾。李宇杰从养殖技术入手,并住在塘口的小屋里,每天早晨7点不到就起床巡塘,查看饲料有没有吃完,观察藻类情况,测试水质PH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养殖的第一年,南美白对虾就有了一个好收成。
“螃蟹加上南美白对虾,去年一年净效益30多万元,我挺满足的。”李宇杰说,和许多水产养殖老前辈相比,他还是个新手,所以还需要继续摸索和实践。他非常喜欢水产养殖这个新职业,希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