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农业普查?”“农业普查是干什么的?”“农业普查对我们有好处吗?”……说起参与昆山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经历,昆山高新区群星村的普查员张忠玲记忆犹新,像这样的问题,她每天都要回答数十次。
12个小组1656户村民,群星村的普查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难度可想而知。作为群星村农业普查小组一员,张忠玲虽年纪轻轻,但工作起来异常老练。为确保普查工作不走弯路,她积极参加市、区两级业务培训,吃透文件精神,学习农业普查知识和业务操作流程,一边研究新的普查方法,一边总结普查中的问题。
面对任务,迎难而上。群星村第二普查小区是该村普查重点区域,张忠玲主动“请缨”,挑起了重担。在清查摸底中,她经常带着问题跑到老普查员家中请教,然后精心整理成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摸底方案。同时,虚心向村里的老党员、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学习领会普查工作的经验技巧,对于每一项指标都反复检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然而,普查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村民不了解、不理解、不配合是常有的事。“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张忠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向村民解释,凭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克服入户登记困难,确保按时完成《农户普查表》登记工作。
数据准确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农业普查成败的关键。张忠玲告诉记者,普查工作最紧张的时候,为了赶进度高质量完成数据采集,挑灯夜战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周末、节假日更是抛诸脑后。进入普查审表阶段,面对堆积如山的登记表和密密麻麻、枯燥乏味的数据,她从容面对,认真审核每一笔数据,反复核对各种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在办公室一审就是一天,经常顾不上吃饭。
作为群星村农业普查的骨干力量,张忠玲深知责任重大。因为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她不仅需要完成自己的普查任务,还帮助老同志把普查信息录入系统。据群星村工作人员透露,那段时间,在她随身携带的包里,始终放着普查制度、普查表以及记载各种工作信息的U盘,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QQ也全天在线为村民答疑解惑。
“利用普查的机会,能为居民、为受普查对象办好事,同时增进了友谊,一举两得!”张忠玲动情地说,农业普查虽然繁重,但自己感到很欣慰,因为与村民之间又多了条情感纽带,“有事就找村干部”这句话,村民现在常常挂在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