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培养了不少环卫企业,这些企业纷纷到外地接业务
常州环卫保洁遇到3个新瓶颈
在为总体整洁而自豪的同时,还要看到落后,并奋起直追
常报全媒体讯 就大走访中市民反映的有关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等问题,市城管局20日作出回应:今年将扩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范围,完成130个住宅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对200家企事业单位和20个村庄开展垃圾分类试点。
记者从市民建议的内容看,我市环卫已出现3个新的瓶颈亟待突破:一是乡镇街道环卫工作不到位,二是市区人行道和背街里弄保洁要精细化,三是垃圾分类进展缓慢。
为此,市城管局专门召集市、区环卫处、乡镇环卫代表和环境卫生保洁企业负责人进行大讨论。
武进区环卫处主任郑文明坦言,当前城乡环卫发展存在不均衡状况,乡镇街道环卫设施不完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体系滞后,管理水平也整体不高。
江苏丰盈环境工程公司总经理张磊说,我市环卫市场化起步早,市城管环卫部门一直注重本地环卫市场的培养,但随着近年来国内环卫市场的高速扩张,我市很多环卫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接洽业务并迅速得到发展壮大,而内部管理却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机制,管理水平不高,急需提升。
市环球环卫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蒋荣泉说,要做到环卫作业精细化,必须添置小型机扫设备,从而消除大型保洁车辆在人行道、背街里弄等处存在的作业盲区。
对此,市城管局副局长杜彦告诉记者,将加大对乡镇环卫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完善乡镇环卫设施,理顺乡镇环卫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乡镇环卫管理水平。同时,市环卫处将与采购企业、生产厂家积极商议,针对我市人行道宽度、清扫保洁要求,量身定制符合实际需求的小型机扫设备,保障市区机械化作业水平。
就垃圾分类问题,市城管环卫部门将持续推进扩面试点,学习借鉴张家港等市的做法,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运处体系,以及有机垃圾处理等,逐一进行完善,从工作机制、设施设置、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政策制度等环节入手,确保垃圾分类取得成效。
(印香俊 陈琍 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