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记者 顾宝军 通讯员 杨通伟 报道:当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形势十分严峻,抓应急处突能力建设就是发展生产力。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洪州镇党委政府一直都在探索和践行,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应急处突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处突体制机制。“无心备虑,不可以应卒。”洪州镇强化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建立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为平台的应急处突组织构架,明确镇属各单位和各村的应急处突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预警体系,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基本形成了上下统一、层级分明、职责明确、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突体制机制。
科学研判风险,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3月15日,洪州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洪州派出所报告:平架村桥寨双井组杨德文等四兄弟在“比由”地块挖坑安葬亡故父亲,被本寨桥头组杨德标四兄弟阻止,情况紧急,请镇人民政府派员协调处理。接到报告后,洪州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与平架村两委联系,初步了解矛盾的经过和焦点,科学研判评估风险等级,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由镇长担任总指挥,镇政法委书记率领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赶赴桥寨调查处理,并及时向县政府应急办和县维办汇报情况。
深入调查研究,依法依理有效性应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镇工作组通过询问当事人和走访群众,调查了解到,平架村桥寨双井组杨德文、杨德武、杨德鸿、杨德云四兄弟定于3月16日14时在平架村桥寨三组杨昌红“比由”林地安葬其亡故父亲,平架村桥寨桥头组杨德标、杨德财、杨德荣、杨德凯四兄弟以该地块属其祖坟地为由进行阻止。经与当事人双方沟通协调,双井组杨家四兄弟称,其与桥头组杨家四兄弟本是一个房族,其有权在该地块安葬亡故亲属,桥头组杨家四兄弟没有理由阻止;桥头组杨家四兄弟称,其已与山主杨昌红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书,将该地块流转为其私用墓地(有协议书为证),且该地块不属于房族共有墓地,决不允许他人进入该地块安葬。因当事人双方意见分歧大,矛盾进入相持阶段,潜在群体冲突隐患较大。
鉴于该纠纷相对复杂,涉及利益相对第三人及当地丧葬习俗等,且时间紧迫,刻不容缓。3月16日上午8时,镇政法委书记再次率队赶赴桥寨进行协调处理,在核实桥头组杨家四兄弟与山主杨昌红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书的真实性、了解当地丧葬习俗和当事人双方详细的家庭情况及社会关系后,拟定了处理意见,分两个工作组分别做当事人双方的思想引导和协调工作,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了口头调解协议,桥头组杨家四兄弟同意双井组杨家四兄弟在该地块安葬亡故父亲;双井组杨家四兄弟承认该地块是桥头组杨家四兄弟流转的私用墓地,并保证今后不再在该地块安葬亡故亲属。
科学评估事后风险,防止发生次生事件。为彻底消除风险隐患,镇工作组及时按照当事人双方达成的口头协议制定了书面协议书,交由当事人双方签字确认,最终化解了结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