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类型:孝老爱亲类
工作心语:人要学会感恩。
人物档案:孙金泉,1955年生。一个普通的百姓,照顾植物人母亲12年。从日常起居到看病配药,他都仔仔细细地做着,每天重复这些事情,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当先”这一伟大品德。
每隔1小时导一次尿,每隔2小时翻一次身,每隔4小时喂一次流食……早晨5时准时起床,从来不曾睡过整觉,这是孙金泉12年照料植物人母亲形成的作息规律。
今年62岁的孙金泉家住花桥经济开发区新安社区11组,母亲孙阿小已经95岁。2005年8月底,老人突发脑中风,虽然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但从此却变成了只会眨眼的植物人,失去了所有的自理能力。父亲去世早,母亲突如其来的病情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瞬时陷入慌乱。几番考虑后,孙金泉决定放弃工作,在家做母亲的专职护工:“不管今后的路有多难,我都要把母亲伺候好,她活到多久,我就伺候到多久。”
12年来,孙金泉几乎没有睡过一晚完整的觉,为了确保母亲不得褥疮,每隔两个小时,他就得给母亲翻一次身。“怕自己晚上睡得太死,设了闹钟我也会用别的办法使自己醒过来。”孙金泉告诉记者,每次睡觉前都会喝上满满一壶白开水,这样就算没被闹钟闹醒,也会被尿憋醒,从而能够帮助母亲翻身。他的妻子心疼丈夫,多次想请个保姆来照顾,可是孙金泉却担心保姆照顾不周,同时也为了省下请保姆的钱来贴补家用,一次次拒绝了。妻子被丈夫的孝心所感动,从此也陪着丈夫一同照顾母亲。
孙金泉每天5点就起床给母亲准备一天的食物。面粉、玉米粉、切碎的山芋、香菇等一股脑儿放入锅中煮透,再用过滤网过滤,然后在风扇下凉到40℃左右,他才会端到母亲身边,扶起母亲,用专用的针管一点点打进母亲的喉咙里,同时不断地用手帕擦干净从母亲嘴里流出来的食物……每一次进食差不多都要花费几个小时,弄脏几块手帕,但是他无怨无悔。“一天做一次,一次做三顿,不论吃得多慢都要让她吃进去。我吃过滤下来的渣渣就可以了。”孙金泉说,均衡搭配饮食营养,母亲才能正常新陈代谢。
孙金泉觉得,照顾母亲要像呵护婴儿一样。12年来,他从来没有参加过亲戚朋友的婚丧喜事,实在有事他也会在两个小时之内赶回来。因为担心外面买的蔬菜有农药,他还专门开垦了一小块荒地用来种植蔬菜,让母亲吃上安全的绿色食品。
在孙金泉的家里,还有一本专门记录母亲什么时候吃喝拉撒的时刻笔记,12年下来,已经有几百张了。孙金泉解释说,因为自己年纪也大了,很多事情都会忘记,所以记录下来可以方便接下来对母亲作息的管理。
也不是没有人劝孙金泉放弃,但是他仍然执着地坚守着。“母亲以前是童养媳,苦了一辈子,既然生养了我,我就不能让她再苦下去。” 他说,他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他只知道,母亲为了自己操劳了一辈子,在她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就应该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