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玉与变脸演员合影。(本人供图)
4月8日,阜宁籍青年导演陈庆玉,收到上海国际电影节主办方的通知,由他执导、主演的短片《变脸》,通过电影节主办方的审核,获得参赛资格,将正式参与角逐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刻,你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变脸》讲述了一个走出大山的变脸师傅,迷失于城市的灯红酒绿,最终在生命尽头,回归乡土、追寻生命意义的故事。陈庆玉告诉记者,这部电影片长90分钟,按照院线电影的标准制作。这次参加“上影节”的短片,由其中的精华部分剪成。
“去年11月中旬,带着7个人的团队去四川大凉山开拍,由于资金等原因拍拍停停,先后‘重启’了6次,直到今年3月份才拍完。”虽然话语中带着轻松,但陈庆玉坦言,其中的辛苦和酸楚,外人难以体会。因为取景在山区,轨道、摇臂带不进山,而且要节省资金,设备都得自己扛上山。“我们每天都要背着几十公斤的设备,走好长一段山路,那种滋味,一辈子都忘不了。”陈庆玉说,为了筹措拍摄资金,他将阜宁老家一套刚买一年多的新房卖了。可为了画面质量,剧组选用的,都是顶级的专业器材,不打一点折扣。
陈庆玉在《变脸》片中的场景。(本人供图)
之所以拍这个题材,是因为陈庆玉有一个朋友,一直在大凉山区支教。一次去旅游时,陈庆玉深切感受到,那里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是民风淳朴,彝族同胞受限于条件,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变脸则是一门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技艺,是困苦生活中产生的达观、智慧的艺术形式。”陈庆玉说,拍这部片子,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参加电影节拿奖,而是想把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原生态地展现出来,得到外界的重视。
“片中60%左右的镜头,采用了类似于纪录片的方式来展现,纪实性很强。”陈庆玉告诉记者,片子里有大量的变脸和杂技艺术的展示,而且还把家乡“江苏盐城”巧妙地带到了片中,“算是自己的一个小私心吧”,陈庆玉笑着说。
从十多年前的“北漂”、“横漂”,做群众演员开始,陈庆玉慢慢站稳脚跟,在数十部观众耳熟能详的电视剧作品中亮相。如今,他着手追寻自己十多年前,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大专班进修时的导演梦,注册了自己的影视公司,“我最困难的时候,曾经一天只能吃两个馒头,现在我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我的片子,感受到我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