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湖州“六重”工作创新推进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7-04-14

“六重”工作是湖州筑梦赶超发展、实现“两高”目标的重大战术设计,已写入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区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市发改委(市“六重”办)发挥牵头抓总职责,精心谋划了“六重”清单,系统设计了“六重”工作“1+6”框架,实现了“六重”工作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新到精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平稳向好、重点指标增幅全省靠前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成为推进“十三五”规划落地的全国样板。

扬帆起航创新路 精准发力求实效

——回看“六重”工作2016之良好开局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

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民间投资下滑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的背景下,我市重点建设项目整体推进有力,呈现“完成好、结构优、带动强”的良好态势。一是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年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1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二是争取省重点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年共有233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单子,入围项目总数、新增项目数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争取省重点建设项目“戴帽”用地指标11827亩。三是重点领域完成情况较好。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五大领域分别完成投资413.6亿元、 186.4亿元、 67.6亿元、 24.3亿元、 124.5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21.6%、 123.7%、 180.6%、148.4%、 122.4%。

重点工程有序实施

按照“四个一批”推进机制要求,“十大工程”分别建立了“四个一批”项目库,入库1397个项目,总投资8033亿元, 2016年完成投资1219.8亿元,占年度计划122%,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有效发挥了投资“压舱石”作用。其中,高端装备、健康产业、休闲旅游、滨湖一体四大工程完成情况较好,均超过130%;信息经济、传统产业、生态文明、综合交通四大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的120%左右;特色小镇、幸福民生两大工程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1%和98%,基本完成。

重大平台全面提升

40个重大平台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十大工业平台总产值、基础设施投资、产业投资、拓展面积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2%、 113%、 109%和135%,湖州开发区、德清砂村、长兴吕山万亩大平台和10个省级特色小镇平台建设进一步拉大,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两区、湖州科技城、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园、铁路综合物流园区、“12345政府阳光热线”等农业、服务业、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有序推进。

重点产业平稳发展

四大重点主导产业中,休闲旅游增长较快,信息经济增长平稳,高端装备增长偏缓,健康产业规模偏小。休闲旅游完成投资136.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6.6%,共接待国内游客847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82.5亿元,分别增长23.1%和 26%;信息经济完成投资121.8亿元,增长40.8%, 239家规上信息经济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96.8亿元,其中201家规上信息制造业企业和38家规上信息服务业单位分别实现增加值76.6亿元和20.2亿元,分别增长6.3%和26.6%,均高于面上增幅;高端装备完成投资 167.9亿元,增长38.6%,实现增加值138.3亿元,增长5.7%;健康产业完成投资103.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9.7%, 123家健康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4.2亿元,增长12.1%, 55家规上健康制造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3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为1.8%,增长2.2%。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中,现代纺织快速增长、绿色家居增长稳健、金属新材增长相对较慢。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现代纺织完成投资25.5、 39.2和65.5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85.1%、 261.1%和93.5%;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502.8、 442.8和772.6亿元,分别增长-1.8%、 7.3%和12.2%;利润分别达到21.2 、 29.9和48亿元,分别增长 -0.8%、 17.8%和26.2%。“N”个新兴增长点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电子商务四个产业发展趋势明显向好,特别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投资增速和增加值增速均高于面上。时尚产业、文化创意、特色金融和休闲农业增长平稳,地理信息和现代物流增长相对较慢。

重大政策深谋落地

十大举措和十大改革78项主要任务全面推进,成效明显。其中, 5项重大政策在唯一性和首创性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创建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和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 6项重大政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推出了一批新的举措: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创业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国企改革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6项重大政策为湖州扬特色挖潜力打下了新的基础:加快推进滨湖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南太湖大通道建设、打造杭宁信息经济带重要节点、打造长三角“健康谷”、建立浙北区域金融中心和打造“世界丝绸之源”品牌。 3项重大政策为促进城乡发展提出了一批新的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深化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重点要素保障有力

人才方面,国家、省“千人计划”共新增31名,完成年度目标的220%,新增总量居全省第三;土地方面,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86万亩,完成年度目标的179%,获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资金方面,市级财政性专项资金36.2亿元,政府产业基金总规模41.1亿元,新增直接融资745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222.6亿元,浙(湖)商回归省外到位资金343.5亿元,实到外资10亿美元,除实到外资略低于年度目标外,其余均超额完成;能源方面,在国际市场“供大于求”背景下总体宽松,消费天然气4.32亿立方米,煤炭825万吨标准煤,汽油65万吨,柴油38万吨,全社会用电量首达222.2亿kW·h。

众志成城再攻坚 真抓实干促赶超

——聚焦“六重”工作2017之全面部署

内外并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重大项目建设是“六重”工作的核心,是湖州实现赶超发展的“牛鼻子” ,我市力争在引进推进百亿级产业项目上再上新台阶、务求新突破。今年,全市重点建设实施类项目345个,总投资43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35亿元,比2016年目标增加89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2.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26个,竣工项目69个。

远近统筹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重点工程是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压舱石”,我市将按照“谋划储备一批、前期报批一批、开工实施一批、竣工投运一批”项目滚动推进机制要求,加快从谋划到竣工的链条化滚动推进。今年,十大工程安排年度投资1130亿元,比2016年目标增加120亿元,其中信息经济发展工程120亿元,高端装备发展工程70亿元,健康产业发展工程100亿元,休闲旅游发展工程100亿元,传统产业提升工程110亿元,特色小镇建设工程150亿元,滨湖一体化发展工程120亿元,生态文明示范工程100亿元,综合交通建设工程120亿元,幸福民生建设工程140亿元。

软硬兼施推进重大平台建设

重大平台是重大项目落地的前提。今年,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公共服务四大重点领域,安排了40个重大平台,突出年末总产值、新开发建设面积、等级提升、基础设施配套等重点,逐项提出各平台年度推进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其中, 10大工业平台总产值目标为2454亿元(不包括特色小镇)。

新旧相融推进重点产业发展

重点产业集聚和发展是“六重”工作的目的,是湖州实现赶超发展的关键所在。围绕“4+3+N”产业体系,突出年度投资、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项目、企业等要点,实施“四张清单”滚动管理,明确重点产业培育计划。其中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健康产业和休闲旅游四大重点主导产业力争全年增加值分别增长12%、 8%、 10%和10%;金属新材、绿色家居和现代纺织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力争全年增加值分别为保持增长、增长7.5%和增长8%。十大新兴增长点立足于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培育、重点工作活动等分别提出目标任务。

点面结合推进重大政策落地

重大政策是“六重”工作的保障,是湖州实现赶超发展的重要法宝。今年在去年基础上新增了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政策事项,包括争创“中国制造” 2025试点示范城市、积极参与宁杭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按照“投资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环保政策要严、价格政策要稳、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想方设法加快22个重大政策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上下联动加强重点要素保障

重点要素是完成“六重”工作的基础。围绕人才、资金、土地、能源四大领域,突出细分领域,分别提出年度目标任务。人才方面,今年计划新招录公务员400人左右,新增人才总量2万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35万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8990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名。土地方面,做好规划局部修改落实,争取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8000亩以上。资金方面,力争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5家以上,新增直接融资500亿元,实到外资9.5亿美元,浙(湖)商回归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0%。能源方面,力争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8%,煤炭消费总量比2012年下降10%,油品保障110万吨以上,全社会用电量236.5亿kW·h。

2017年是“六重”工作纵深推进的一年。各级各部门将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结合“四新”主题实践,深入贯彻全市“六重”工作动员部署会精神,坚持“六位一体”,不折不扣完成好2017年度推进计划,努力为加快赶超、实现“两高”作出新的贡献!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