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逃生有哪些锦囊妙计?被异物扎伤应怎样处理?在野外怎样发出求救信号?昨天,市减灾委联合多部门在柏庐广场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民防局、市气象局、市红十字会等部门工作人员给市民进行了现场知识解答,将防灾减灾知识“组团”送给群众,增强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市民自救互救能力。
“面对气象灾害,需要记住‘九字原则’,即学、备、听、察、断、抗、救、保、演。”市气象局气象预报员郑峤一边发放《农村气象灾害避险指南》《雾和霾的那些事儿》等科普宣传资料,一边接受气象问题咨询,吸引不少市民驻足围观。市水利局与市气象局开展联动宣传,向市民发放《防洪涝抗台风知识简册》等宣传单页,指导市民应对汛期洪水。市民防局带来民防工程介绍手册,图文并茂地介绍如何识别防空警报等知识。市红十字会向市民发放急救包,并通过现场宣讲、示范模拟等互动形式教授市民急救技巧。市民政局创新宣传形式,将火灾防灾知识编成顺口溜,印在赠送给市民的围裙上,将防灾减灾宣传融入居民日常家庭生活中。
围绕“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宣传主题,今年我市还将结合历年防灾减灾重点特点,开展暴雨、干旱、雷电、火险、城市内涝、地震等灾害防御知识宣传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市气象局将应全市各社会团体预约,开展气象灾害实物模拟演示、预防知识讲座等公益宣传。市民防局将结合“六个一”走访活动,不定期组织社区人口开展应急、疏散和隐蔽演练,走进中小学校发放教育读本和应急小物品。
据了解,市民政局还将整合资源,依托市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市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基地,涵盖防震减灾、消防教育、交通安全、卫生防疫、气象知识、环境保护等8个主题教育场馆,综合运用雕塑、视频、音频、幻影成像、触摸屏等声、光、电段,全方位、多层次展示火灾、地震、气象灾害等灾害知识及应急救援知识。
近年来,我市以加强软硬件建设为重点,坚持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减灾与应急救灾相结合,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建立起覆盖全市11个区镇4个城市管理办事处的300多名灾害信息员队伍,铺开一张集灾害预警、搜集、处置和反馈于一体的防灾减灾网。去年,昆山开发区兵希社区、淀山湖镇淀辉社区、张浦镇大直社区及周庄镇蚬江社区成功创建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