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泄漏监控预警改进措施2项、清洁下水系统防控改进措施2类4项……”5月31日,昆山台企镒松化工有限公司收到第三方机构送上门的《环境风险改善建议报告书》以及保险公司的环境污染责任险保险单。这是昆山开发区主导建立环保大数据共享机制诞生出的首单四方共防共管“环责险”。
昆山开发区安监环保局副局长汪咫告诉记者:“从事故的善后处置到全过程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这样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聚焦了政府、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和保险公司四双‘眼睛’,盯住不发生事故,盯牢隐患排除。”镒松化工公司总经理杨文智说:“好的机制催生出好的结果,实际上改进报告的内容我们已在大数据平台上获得,有几个隐患点正在整改。”
据了解,昆山开发区已有18家企业参保“环责险”,但是政府对企业的环评及日常监管数据,与保险公司、第三方机构和参保企业实行信息共享、隐患联防,这还是首次。目前,其中的12家企业将按“四方共享‘大数据’,联防‘隐患点’”新机制,重新构建“环责险”的评估认定及日常监管模式,下阶段还有26家电镀企业也将通过这一模式参保“环责险”。
今年4月以来,受昆山开发区安环局委托,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昆山中心支公司以及第三方专业机构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对“镒松化工”“台庆精密”等多家企业进行环境风险协同评估。政府在其中发挥着“指挥棒”和“督察员”的作用;保险公司组建的专家服务团队负责企业调研评估,作为参保依据,并开展事后保障;第三方机构建立大数据平台,输入专家评估信息和政府监管数据,分别为参保企业、保险公司、开发区安环局开设独立账户,以便实时查看数据更新,形成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而参保企业则能够从中获得建设性的整改建议,进而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这样一来,每一份保险都凝聚了四方合力,保险的事前预防和事后保障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昆山财保公司总经理助理陆培剑说。
昆山开发区现有市级以上环保重点监管企业117家、区级重点监管企业265家、其他一般工贸企业2600余家。“四方共管联防的监管机制,扩大了政府单一监管的范围和深度。”专家服务团队成员之一、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孙东亮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