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昆山的灵魂和命脉,是昆山最大的生态特色。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全市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获悉,到2020年,全市2815条河道、38个湖泊河长制全面落实,“水清、岸洁、河畅、景美”成为河湖管理现实模样,“互联互通、功能良好、水质达标、生态多样”的河网水系基本建成,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基本建立,率先基本形成现代水治理体系,水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水生态文明格局初步确立。
昆山拥有大小河道2815条,河流总长2820公里,湖泊38个,水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近四分之一。自2014年推行河长制以来,我市用三年时间,分步实现了市、区镇、村三级共2815条河道的河长制全覆盖,落实各级河长716名,全面构建政府主导、水利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道良性管护机制。日前,我市制定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方案,在组织架构、覆盖范围、工作任务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目的就是要通过打造全覆盖、升级版的河长制,把治水管水的责任落到实处,切实加大河湖治理和管护力度,让河湖休养生息,还河湖健康生态。
根据工作方案,到2020年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水体;阳澄湖、淀山湖等重要水体水质稳中提升,全市“水十条”国、省、市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质优于III类的比例达到70.3%;新扩建污水处理厂6座(2017年1座,2019年2座,2020年3座),城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92%;完成不少于200公里河道的清淤和综合整治(每年不少于50公里),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15公里(2017年25公里,后三年每年30公里),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2%;河湖水域面积稳中有升,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农村河道新改建护岸生态化率不低于90%。
全面升级河长制,我市将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建立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实现河长全覆盖。河长将负责统筹协调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六方面工作。此外,我市还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建立了党政领导、河长主导、社会引导、部门联动、上下同治、长效管护的工作机制;编制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等;制订“一河一策”,全面量化河长制事务,编制河长工作手册、工作清单,确保各级河长及时认河、巡河、治河、护河;按照“一事一办”,编制河长履职标准化流程,挂图督战,跟踪问题,确保事事有着落,使“有事找河长”成为治水新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