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响水滨海发展新观察:产业趋强 生态优美 百姓增收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7-08-29
【导读】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地围绕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找准着力点、选准突破口,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积累了不少值得学习的方法经验。

△滨海港海堤游览风景区风力发电(资料图)

八月的盐阜大地天高云淡,绿潮涌动。北到灌河两岸,南到条子泥畔,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地围绕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找准着力点、选准突破口,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积累了不少值得学习的方法经验。

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我们用两天时间到响水县、滨海县走访调研,梳理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感受两地发展的新气象新成效,10个乡镇(园区)、20个项目点,行程近千里。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一条条富有朝气的产业带、一座座生机勃勃的村庄、一张张百姓群众的笑脸,展现了市第七次党代会描绘蓝图的生动实践,彰显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征程中盐城发展的信心和希望。

龙头舞动,产业链条不断增粗拉长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产业选择是关键。过去,很多人印象中响水、滨海地域偏僻,工业基础薄弱,龙头企业不多。但近两年来,两地积极抢抓沿海发展机遇,大力宣传推介未来高铁时代下的灌河潮声和海滨浪涌,国电投、神华等一大批央企纷纷落户,有力拉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响水江苏荣鑫伟业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

德龙、荣鑫伟业、隆亨纸业等一个个大项目挑起了响水县实现“北抬头”的“大梁”,生产车间随处可见国际一流、国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项目层次跃升至中高端,竞争力及市场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德龙公司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实现产能置换的完美“逆转”,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透过德龙公司戴总坚韧的目光和明晰的思路以及更加优美的厂区环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加快向千亿级迈进的新德龙。从9月份开始,德龙每月可新增开票销售40亿元,年内可上缴税收4亿元。

“一部车”战略不仅仅在市区深入布局,更为全市的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滨海县主动策应“一部车”战略,新上投资5亿元的吕巷汽车后视镜、2000万美元的舒马克汽车电源等7个汽配项目,带动了全县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新医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相继形成。目前滨海县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近50家。

蓝天白云下,徐徐旋转的风机成为滨海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耸立在不远处的滨海港国电协鑫电厂已并网发电,旁边的国电投储配煤中心也已投入运营,中海油LNG、国电投南区30万千瓦海上风电等一批重大临港产业项目正加快推进,一座现代化的新港城迅速崛起,充分验证了市委市政府打造滨海新区的战略眼光和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今年1至7月份,滨海县、响水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和6.3%,位居全市前列。面对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基层同志坦言,两个月一次的项目观摩活动,开始的时候压力很大,但一路坚持下来,压力变成了动力、转为了信心,现在项目资源、开工项目越来越多,真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响水西兰花基地。

绿水碧野,成为地区发展的“金饭碗”

在调研途中我们不时被路边、田间、树梢上鸣叫的鸟儿所吸引,白鹭、喜鹊随处可见,乡间河道清澈见底,野鸭、鱼儿不时闪现。一排排整齐的村舍、干净整洁的村容环境、绿树成荫的农村道路,碧水蓝天下,一派郁郁葱葱。这些都得益于“一片林”、农村环境和河道整治等工程的深入实施。当我们驻足在响水万亩西兰花、大葱种植基地时,深深感慨:让土地变绿、让河水变清,这就是财富、就是现代农村的乡愁和记忆。

地处废黄河故道上的滨海县岭山村,60年梨果产业成为“一片林”的现实样本,一群大梨树,影响几辈人。今年,滨海新建成片林1.53万亩,植树116万株,响水也通过“栽幸福树,走致富路”等活动,植树100万株。随着“一片林”工程的深入推进,昔日的荒滩薄地变成黄金绿洲。广大群众纷纷说,今年栽植树木最多、品种最好。数据也能看出,今年是新增绿化面积最多的一年,盐城一市新增造林面积就占到了全省的四分之一,绿色已成为盐城发展的真正“底色”。

除了多栽树、植好树,响水县、滨海县还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农村河道整治、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等一系列民心工程,投入1.9亿元开展农村环境和河道整治,完成1万户危房改造,改造提升农村公路654公里、桥梁221座,散乱的村落旧貌换新颜。

良好环境带来的不仅是生态效应,更有看得见的“真金白银”。响水张集韩家荡万亩荷花园、黄圩云梯关景区和滨海月亮湾景区,每年都吸引大量来自上海、山东、浙江等地的游人,生态旅游、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带动周边群众收入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特色农业,鼓起富民增收“钱袋子”

响水县、滨海县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富民增收压力较大,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两地充分把握现阶段大多数农民增收致富还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大农业”的规律特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向特色品牌要效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在土地上做好富民增收的大文章。实践证明,死种田只会把田种死、人种穷,只有紧跟市场、种出特色,农民增收就不再是梦想。

在响水县南河现代农业园,当地村民正在机械化播种和浇灌新一季的西兰花,出口美国的生产基地样板大棚已通过验收,园区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今年可带动近千户农民实现规模化种植西兰花。去年南河镇通过种植西兰花就带动103户年收入超10万元、13户年收入超百万元,亩均增收8000元以上。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致富看干部。村支书既是组织的火车头,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风向标。不少村民讲,村支书有头脑、能吃苦,他种什么、养什么,我们就跟着学,可以进入合作社,实现最低保护价收购,收益可以得到保证。滨海县滨海港镇木楼村党支部,在村支书的带动下,先后动员党员和能人大户筹措资金280多万元组建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资金、技术、劳务等入股方式,吸纳196名低收入农户参与合作社基地管护和四青蔬菜种植,每人仅劳务年收入可达1.5万元,还带动周边农户增加经营性收入。

今年上半年,响水县、滨海县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8万亩,形成西兰花、蜜梨、何首乌等一批亩均效益上万元的富民产业,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8.9%。

在调研中,无论是县领导,还是镇村干部,都把精准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决不让一个家庭、一个农户在小康路上掉队,是他们心系牵挂的大事。响水、滨海两地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黄河故道和渠北片区的扶贫开发力度,更大力度推进精准扶贫、产业扶贫,为6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免费栽植“摇钱树、子孙树”,今年将确保实现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再脱贫4.08万人,省定经济薄弱村达标24个。“阳光扶贫”“大数据”精准扶贫等经验得到了广大农户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也让大家对滨海、响水如期实现脱贫任务充满信心。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习、一路思考。紧紧围绕“两聚一高”,扎实推进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是今后一段时间盐城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发展思路是引领转型发展的新路,是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是契合盐城发展实际的好路径。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