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双孵化”开启我市社会组织发展新模式

来源: 芜湖新闻网—芜湖日报 发布时间:2017-09-13
 在我市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内,占地1000平方米的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中心于2014年被市民政局正式打造,从2016年至今已有12家社会组织入驻。作为我市致力于凝聚社会公益资源,推动社会组织规范运行的重要平台,该中心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政府有效引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搭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有效推动了我市各类社会组织的实践工作。

创新格局 搭建“第三方”运营平台

在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中心记者看见,孵化区、学习空间、展示厅等办公区域一目了然,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能力建设和资源整合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一应俱全。“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切合实际的社会组织运营的有效模式和经验,建立社会、‘第三方’运营机构和政府的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健全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形成各尽所能、良好互动的良性循环。”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罗丽婕告诉记者。

据悉,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签约的“第三方”运营机构慈航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其入驻中心的重要因素,即提供持续优化完善的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为各类社会组织“量身打造”个性化培育服务,并由领域知名专家、骨干进行能力提升方面的全方位系统培训,从“入壳”、“孵化”到“出壳”板块式培育扶持。“旨在为有入驻打算的社会组织开展前期调研、初审评估,为正处于孵化期的社会组织给予培育优化,并激发公益创投活动的能量,将资金优先配置给优秀的项目,通过评选表彰奖励,增强社会组织内部的创新动力。”罗丽婕说。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我市总计专项安排100万元项目资金为24家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成功孵化了300多个社区社会组织,使社区社会组织成为了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吸纳社会工作等专业服务人才的重要载体。

培优“种子选手” 积极创造公益空间

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号召,市民政局于2015年在全市正式启动“社区社会组织摇篮”孵化项目,发展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社区社会组织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在办公场所、项目设计、注册登记、人才队伍和工作方法、运营经费等方面支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实现“培育一个、发展一批”的目标。

阳光慈善协会,于去年10月10日正式入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中心,作为关爱弱势群体的一支来自民间的重要力量,当初却因缺人、缺资源、缺引导使得其发展步履维艰。经过为期近一年的孵化项目培育,如今的团队凝聚力不仅全面提升,而且队伍建设、场所建设、活动开展、日常管理等方面都逐渐步入正轨。对此,阳光慈善协会负责人侯亚玲表示,“从过去的一个小平房到如今有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有了自己的专属工位,让我很激动,在这里不仅可以接受到最正规的公益组织组建、运行、维护方面培训,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信息交互和组织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为助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去,成立于2014年12月的市易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也在第一时间“找上了门”。“芜湖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中心的运作方式吸引了我们,以培育、服务、公益创投等职能为目标,我们在这里感受到全方位的支持。”负责人吴红芳非常满意如今的工作。

记者 汪潜 实习生 于静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