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年说:
发挥“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把手头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做到极致。
——周元鹏
编印《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解读实用手册》等6册50万字,被同行誉为试验区政策“行家里手”;单位领导请他找文件平均用时不超过6秒;工作以来连续4年考核优秀……2012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青年周元鹏初到昆山时,恰逢全市上下快马加鞭申报昆山试验区的重要关口。此后的几年里,周元鹏便与试验区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用自己的青春汗水为试验区发展添砖加瓦,用自己的青春足迹践行着“责任、落实、创新”的昆山党员干部鲜明特质。
“试验区这块牌子里,应该有什么样的内容?完全没有样本可循。研究国家政策、调研企业需求、细化申报方案、学习他山之石,每一项都必须详尽详实、不可偏废。”周元鹏说。为了吃透上级政策,也为了契合昆山实际,周元鹏和同事们调研、走访企业,提炼、汇总、修改方案,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谈及那段时光,他的感受是兴奋、忙碌而充实。“对我来说,任务就是命令。一旦接到任务,必须克服困难、不打折扣地落实。”据单位人事部门统计,申报试验区期间,周元鹏年度加班次数超过60次,平均每次4小时以上,比法定工作时间整整多出一个月。曾经的大学同学们都说,周元鹏完全颠覆了他们对公务员的印象。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后,周元鹏和同事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下一轮战斗——筹备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至今,部省际联席会议已召开4次,周元鹏每次都积极参与、全力以赴。会前议题谋划、政策争取,确保筹备工作有序推进;会中驻点保障、侧耳倾听,捕捉重要内容信息;会后协调完善、及时修正,持续优化相关方案……蚂蚁啃骨、燕子垒窝,正是周元鹏和同事们这些幕后的努力和付出,推动了跨境人民币业务、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诸多重要政策的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特别是在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政策争取过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周元鹏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参与起草各类汇报、请示、解读、说明、推介等材料50余份,每一句话都要统筹考虑,每一个点都要反复衡量,每一处细节都要经得起推敲……周元鹏说:“每项政策的出台,涉及海关、税务、人民银行、财政等多家部门,都需要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多方磋商,无时无刻不在考量和检验着我们的政策水平和落实能力。”
在这项“摸着石头过河”的工作中,周元鹏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和业务能力。忙碌之余,他还学习整理编印《特殊功能区政策资料汇编》《试验区政策汇编合并版》《试验区解读实用手册》等参考资料;撰写《关于昆山深化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思考》等多篇论文,其中4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两个研究项目分别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科院、苏州社科联立项资助;顺利通过中级经济师、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
去年,在昆山市优秀青年评选答辩中,周元鹏“愿做昆山试验区大厦一块基石”的赤子之心,让社会各界和青年代表为之点赞。如今,从市发改委到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岗位的变动不改他恪尽职守的初心,增添了他追求进步的动力。“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让‘责任、落实、创新’成为新时期全市党员干部的鲜明特质。”周元鹏说,“我将以此为目标,立足岗位、忠于职守,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用青春和奋斗为昆山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今天,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