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徐占洲,男,50岁,1993年进入昆山海关工作,先后在海关监管科、出口加工区备案科任副科长,在征统科、综合科、备案科任科长,现任海关核销一科科长。
我给十九大捎句话
作为一名海关人,很荣幸能够见证昆山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腾飞,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改革政策红利,让企业、国家双受益。
从监管到征税,从备案到核销……作为一名老海关人,这些年在见证昆山外贸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最自豪的就是在上级海关支持下,不断创新海关监管和服务方式,为企业“减负增效”,“护航”企业由“微笑曲线”低端向高端升级、从制造向“智造”转型。
“保税维修”监管模式是其中一个创新举措。2011年起,我开始从事海关核销工作,主要服务对象是昆山综合保税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加工贸易是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色和重要支柱。近些年,加工贸易量持续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积极探索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是我市外向型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对海关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和同事在工作中发现,在原有的政策框架下,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全球维修业务面临很多障碍。如在加工贸易项下,企业需要面临税务证明提供、零部件退运或二次征税等环节;在一般贸易项下,维修产品在通关中涉及保金保函、上级海关审批、规定期限出境等要求,尤其是保证金,容易占据企业大量现金流等。这些既影响通关速度,又影响税负,成为加工贸易保税维修业务的一大难题。同样,原产于国外的产品返回中国维修也存在诸多障碍。
2013年,昆山海关成立检测维修保税监管课题组,我和同事们深入调研,积极寻找破解难题的路径。通过我们向上反映和积极争取,海关总署下发了《加贸司关于开展保税工厂检测维修试点工作的函》,为开展检测维修保税监管的新型业务模式提供了政策契机。南京海关认真评估昆山海关提出的检测维修保税业务监管方案,最终决定将“保税维修”监管模式试点工作放在昆山。该监管模式扩大了检测维修范围,完善了售后服务,延长了产业链,同时加快了通关速度,减少了企业税负,促进了昆山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企业风险资金池”也是近期由昆山海关倡议,向市政府提出建议的一项创新试点,乃全国首创。我市有许多租赁厂房的加工贸易企业(几乎都是一般信用企业),在面对加工贸易税款保证金时资金压力很大。海关根据企业的需求提出设立“加工贸易企业风险资金池”的想法。这一构想迅速得到地方领导与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并列入本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清单。8月底,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发布《昆山市加工贸易企业风险资金池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实施后将减轻相关企业流动资金的压力,促进昆山市加工贸易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除昆山海关内部创新外,上级海关的一项项创新举措也加速在昆山“落地生根”。今年1月起,江苏全面实施加工贸易监管一体化改革,业务办理实现无纸化,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发送申请、补充资料、查询进度,实现了数据多走路,企业少跑腿。试运行时,负责“账册核销”的我,每天对着电脑核对电子账册内的大量数据,一坐就是一整天,一旦发现数据变动异常,就立即核查原因。工作任务虽然加重许多,但想到能减轻企业负担,我又觉得都值了。
一项项创新举措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外资企业不断提速领跑。今年以来,昆山进出口月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这让我们海关人收获了不一样的“满足感”。
随着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的实施,以及昆山外贸结构的持续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方式也面临更高更新要求。当前,我和同事正着手“保税研发”“保税贸易”两项创新举措的推行,希望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助力企业发展,为昆山开放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