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社会治理创新 百姓平安幸福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7-10-13

构建全市社会综合治理“一张网”,搭建综合治理联动平台,建设“公众评判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近年来,我市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推动平安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

小网格大能量

全市实现“一张网”治理

网格化建设是促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近年来,我市将社会治理精细化落到实处,把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目前,网格化工作实现网格划分到位、人员配备到位、装备配发到位、系统上线运行,市、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村(社区)三级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网格初步实现实体化运行。

刘璐是康泾湾社区的一名基层网格员,她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不是打开电脑,而是挂上工作证,带上笔记本,拿上网格手机,进入自己负责的网格区域进行巡查走访,看看安全措施到位了没,私拉电线拆除了没,邻里之间和不和睦,环境卫生是否过关。一旦发现问题,她先是调查了解情况,用网格员配发的手机拍摄记录下来,回到社区后再对问题进行分类处理:简单问题自行处理;物管问题,联系物业协调处理;复杂问题,上报平台,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合力处理。这样一来,原来的“坐等式办公”就变为“走访式办公”,“被动处理投诉”变成“主动解决问题”。

为加强网格内事项处理,每位网格长配备移动采集终端,在相关事项采集后,第一时间上传平台处置,各类网格事项通过村(社区)网络工作站“微循环”,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小循环”,以及昆山市级“12345”和“数字城管”平台的大循环,实现逐级受理、分类处置、跟踪反馈。在一图覆盖、一网管理的网络下,全市15个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一级网格、311个村(社区)二级网格和1517个基础网格划分到位,所有网格全部编号上图,形成了全市网格“一张图”治理。此外,网格化信息系统还接通公安监控网络,能对全市范围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管理服务更加精细化。目前,已有1517名村(社区)干部进网格担任网格长,同时择优选配1716名网格辅助人员配合网格长开展工作。截至2017年8月21日,全市共上报各类事件41738件,办结40611件,办结率达97.3%。在近期的模拟测评中,公众安全感达93.8%,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8.5%,网格化工作成效初步显现。下转A2版 上接A1版

“通过做小社会治理单元,延伸社会治理触角,通过制定责任清单,细化网格长工作职责,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事项处置进行流程再造,不断提升公共安全掌控度和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满意度。”市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沈强说。

多部门同联动

构建三级平台治理“中枢”

“喂,12345吗?我家车位被占用了,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车主过来挪车?”家住娄邑新村的张女士在致电完“12345”热线后不到5分钟,一名满脸歉意的男子赶了过来,不一会儿就把车移走了。

“随着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机制的建立,我们逐步整合现有各类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热线电话,保留‘12345’一个热线电话,来受理全市范围内涉及党政职能部门的各类非紧急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同时加强与110接处警平台等专业平台的连通对接,有效帮助市民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沈强说。

为了进一步统筹各类资源,整合网格力量,加强信息联通,促进功能融合,不断提高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的效率效能,我市积极探索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建设,搭建综合治理联动平台,以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为中枢,构建以市、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村(社区)三级管理和市、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两级指挥为骨架的综合治理运行架构和责任机制,实现一个平台、一个号码、一张网络、一支队伍、一套机制、一个办法的“六个一”工作体系,形成社会治理事项发现、受理、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的流程化处置机制,实现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相关事项的数据汇集、指挥集成、力量聚合和执法联动,持续提升区域社会治理效能。

平安法治融合

“公众评判庭”化解矛盾纠纷

家住千灯的吕女士经常会在小区绿化带、车库等地燃烧香烛,不仅纸屑灰尘乱飞,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016年夏天,吕女士因燃香,不小心烧毁绿化带内的半棵大树,邻居多次投诉、沟通协商,吕女士依旧我行我素。今年3月,不堪其扰的居民们一纸诉状把吕女士告上了千灯镇“公众评判庭”。

在首席评判员的专业审度以及群众评判员、旁听人员、特邀嘉宾的共同商讨下,吕女士同意不再在绿化带内烧纸,若确有需要,将会在自家车库中的铁桶内燃烧,并注意打扫纸屑,同时购买灭火器,以备不时之需,确保小区安全。

为给群众提供多元、便捷的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地解决群众诉求,依法、理性解决矛盾纠纷,“公众评判庭”应运而生。“公众评判庭”由首席评判员、群众评判员、书记员、旁听人员、特邀嘉宾以及工作人员组成,首席评判员主要从“五老人员”、退休干部、调解专家、人民陪审员等人群中选取,他们都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政策解读能力,为人公道正派,有一定的威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驾驭评判现场全局。

自从有了“公众评判庭”,我市诉讼和信访压力明显减小,在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降低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成本。目前,我市已全面推进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公众评判庭”全覆盖,并有序推进案件评判,争取每年高质量完成公众评判案例100件以上。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