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昆山,5000个基层党组织成为5000个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6.6万名党员甘当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
畅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强化服务引领,健全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统筹推进各领域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让党建触角深深扎根在基层、服务于群众。伴随着我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进步,点点民心不断凝聚、股股民力不断汇集,最终集聚的,是向前的不竭动力,是发展的强劲脉搏。
扎根泥土、服务群众,基层党建吐露芬芳
驱车沿青阳路往北,很快就到了周市镇市北村郭家湾自然村。70多岁的殷阿婆在这里住了20多年了,前些年儿子想接她去城里住,但她舍不得离开市北村。“这里环境多好啊,村里还帮我办了城保,现在一个月养老金有1000多元,日子不要太开心哦。”殷阿婆开心地说。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多年来,市北村确立了“党建、发展、为民”工作总思路,原来的矛盾村变为家底丰厚的富裕村,村民过上收入多元、保障多重、生活多彩的“三多生活”。实践证明,以党建促稳定,党建之风吹遍全村每个角落,夯实农村和谐之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才算是有了“根”。
市北村的嬗变与昆山同步。多年来,昆山始终突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以落实责任为重点,将压力传导和动力激活有机结合,不断优化从严治党落地生根政治生态和工作格局,全市各级党组织不断强化“主业”意识,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让党建工作的责任制不再是“橡皮筋”,而成为“硬约束”。
“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员,就有党的组织发挥作用。”近年来,昆山深入实施农村党建“基石工程”、 社区党建“亮点工程”,探索建设“党组织领导、居委会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区域党建联盟治理体系,完善在职党员进社区和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同时,健全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科学评定基层党建工作履职成效。下转A4版 上接A1版
真情走访、暖心作答,交出群众满意答卷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细胞健康,肌体才能充满活力。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 “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活动,党员干部直通群众小院、直连百姓内心、直面居民诉求。
用真心换真情,用脚板量短板。今年初,我市将群众反映的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列为“聚焦富民补短板”的“一号工程”,出台了聚焦富民补短板的16条政策措施和精准帮扶19条政策措施,逐条分解落实,千方百计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
大走访是一次党员干部的集体“大练兵”。我市加快提升党员干部“会走访”的能力水平,重点在“带着感情、带着准备、带着问题”开展走访上提高要求。在从严落实“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一批“自选动作”,重点在走访“深度”上下功夫,不仅走访一般的困难群众和企业,更敢于走访“老上访户”“集访群体”,敲“叩不开的门”,访“谈不下来的事”,真正让干部和群众、企业结成稳定的“对子”、攀成长久的“亲戚”。
聚焦富民补短板”,是一份必须用忠诚之心书写的答卷,必须用富民成果交上的答卷。昆山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制定《昆山市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昆山市实施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党员干部12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和5个方面36条负面言行提醒清单,为“两聚一高”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证。
凝心聚力、转出活力,“红色引擎”引领发展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无论农村还是社区,机关还是企业,昆山处处涌动党建的活力。党建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目前全市国有企业共有68个基层党组织、1312名党员,是全市国企党建工作的主体力量。昆山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厚植为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党建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一面旗帜。今年7月2日,沪士集团党委举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展示,吸引了不少市民。在公司党务专职干事龚志荣看来,党建和党务工作也是生产力。沪士电子从1995年的800多名员工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人,一次次攻坚克难,企业业绩不断攀升,都离不开“红色方阵”的主心骨作用。
如今,通过探索实践和创新成效,全市涌现出许多基层党建优秀典型。花都社区、蓬莱社区、炎武社区、新江南社区等成为社区党建的代表,市北村、金华村、泾河村、长云村等成为农村党建的典型,交发集团、天然气公司、城投公司成为国企党建的先进,市国税局、国检局、司法局等成为机关党建与服务品牌融为一体的创新范例,沪士电子、维信诺、富士康等成为党建推动科技创新的范本,昆山杜克大学、巴城蟹业协会等成为社会组织活力支部的先行者。
基础牢固,坚若磐石。“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全市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这样才能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