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法治盐城建设足音铿锵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7-10-26
【导读】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战略部署,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深化法治盐城建设,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发展、抓改革、促和谐,努力使法治成为盐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前不久,盐城市民王浩春见义勇为斗歹徒的事迹传遍大街小巷,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他也因此被授予“盐城好人”称号。同时,盐城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社会正气得到弘扬,法治文明引领时代风尚。

法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国家法治昌明,人民才会心安,社会才能和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战略部署,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深化法治盐城建设,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发展、抓改革、促和谐,努力使法治成为盐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在黄海之滨的这片热土上,法治盐城进程步伐稳健,足音铿锵:市委制定出台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工作意见,在全国地级市率先构建法治建设评价体系;在全省率先向社会公布市县政府6张“权力清单”,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群众四个行为规范;司法体制改革有力提升公信力,重大事项报告、政治建设述职、组织督查“三项制度”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平安法治示范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全民法治信仰更加坚定,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了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科学立法,确保改革和发展于法有据。8月11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首个五年立法规划进行论证,邀请法律专家、人大代表、基层干部共同讨论立法规划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广开言路、汇聚众智。这是我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又一创新举措。市人大常委会还制定出台了《盐城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以此规范立法活动,确保有效行使地方立法权。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8月2日,市委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科学民主立法进程,着力提升立法质量,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地方立法工作全过程。

我市被省人大常委会赋予地方立法权两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和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深刻把握盐城市情实际,充分考虑人民群众需求,制定出台一批富有盐城特色的地方性法规。《盐城市绿化条例》《盐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条例》和《盐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条例》相继获批准施行,通过立法建立起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用法治呵护盐城的蓝天碧水好空气。

政府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主体。依法行政,核心是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推进行政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我市坚持以权力“瘦身”为法治“强身”,大力推行清单式政府治理模式,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清单之外无审批。我市率先推行的数字化多图联审工作法,实现“一窗受理、网上流转、联合审图、数字交付”,将图审时间压缩至7个工作日,流程透明、效率提升,受到了企业的纷纷点赞。前不久,住建部召集200多位建筑业专家、行业精英齐聚盐城,研讨推广盐城经验。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市政府去年9月成立了法律顾问委员会,聘任11位法律专家学者为市政府法律顾问,负责为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近年来,市政府法律顾问先后参与政府重大决策、政策法规评估等重要法律事务论证近70次,成为政府依法行政的参谋助手和“智囊团”。目前,我市各县级政府也都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

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全市政法系统深入推进诉讼制度改革、司法责任制改革,切实加强规范化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市法院系统积极推进人民陪审员、庭前会议制度两项国家级改革,检察系统全力突破公益诉讼制度改革,市公安局探索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一体化运行机制”,通过一件件实事努力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今年5月,围绕老百姓强烈关注的“执行难”问题,市中院开展了全媒体直播抓“老赖”之盐阜飓风行动,24家网络媒体、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共同参与,16名全国及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全程见证,超过1500万人次的网友围观。全程直播对“老赖”形成了强烈震慑,增强了执行效果,在全社会形成让“老赖无处可逃”的氛围,更好维护了群众合法利益和司法权威。

市检察院突出绿色生态保护,积极推进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倾力保护盐城碧水蓝天。2016年,对相关企业非法倾倒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提起我市首例环境公益诉讼。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同时,支持公益诉讼意见获法院采纳,相关责任人赔偿环境修复费8900余万元,用于受污染水域修复。

培育全民法治信仰,法治力量浸润人心。树立法治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基础工程。

近年来,我市组织实施了“法耀盐阜”工程,以项目化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超过4200场(次),参加活动的人数近200万人次,发放法律读本8万余册、宣传资料67万余份,全面完成“六五”普法工作。当前,“七五”普法宣传正深入城乡各地,组织了“万人学法”网络法律知识竞赛,在全市各级党组织每月“20日党员统一活动日”中增加了学法内容,发放了“涉企以案释法”读本一万册,组织了法治讲座100余场,开展了法治文艺演出140余次。

全面依法治市在我市奏出一曲曲和谐美妙的乐章,全社会日益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美丽盐城在法治的轨道上阔步前行。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