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唱响农业“富民三部曲”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7-11-01

位于淀山湖东南角的红星村,在传统农业上下功夫,化先天劣势为后天优势,让曾经“没花头、没赚头、没奔头”的农业,成了红星村村民致富源泉。

挖掘特色农业致富路

早在十多年前,红星村就有人种植黄桃。说起红星村黄桃,很多人赞不绝口。

为放大黄桃效益,村委会在淀山湖镇政府支持下,积极转变村民观念,提升村民种植技能,着力以点突破,引导种植能手扩大种植面积,推动黄桃种植这一特色农业发展。村委会还给黄桃注册了“淀甜”牌商标,让红星村“锦绣黄桃”成为国家级绿色食品。如今,红星果品种植基地已形成500亩的种植规模,按照“村委会+基地+种植承包户+互联网”的生产销售模式,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每到黄桃上市时节,解决销售问题成了村党总支书记曹振华最上心的事情。为此,曹振华积极与镇旅游公司接洽,借力旅游公司网站以及镇主干道上的广告牌、指引牌等提高红星村黄桃知名度。同时,村里在村级网站开设了黄桃销售专题页面,村干部带头利用微信朋友圈等为农户销售黄桃。

记者9月份走进红星村桃园时,看到晚秋桃黄灿灿地挂在树上,十分吸引人。看着这最后一批晚秋桃,种植户蔡菊新满意地说:“今年黄桃收成好,价格也不错,亩均效益达到七八千元,一年下来仅黄桃种植就能有15万元的收益。”

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游

尝到特色农业甜头的红星村人,更加坚定了在农业上做文章的想法。农校毕业、已经跟“三农”打了十几年交道的曹振华说,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态好、风景美的农业资源成为农村致富的新源泉。为此,红星村开启了发展农业旅游的新征程。

发展农业旅游,仅依靠黄桃种植还不行,按照村委会的想法,红星村要搭乘“建设美丽乡村”的快车,逐步实现“赏农家景、吃农家菜、摘农家果、住农家屋”的“农业+休闲游”的新模式。在村委会引导下,不少种植户开设了以桃园为主题的农家乐。同时,村里的近千亩鱼塘也成为吸引游客周末休闲的一大亮点。每逢周末,村里的“桃花岛”“桃花源”“桃园乐”等农家乐餐厅里,游客众多;果树林里散养的土鸡、土鹅,鱼塘里的鲢鱼、草鱼、鲤鱼都成了抢手货。家住上海青浦的市民蔡伟经常带着一家人来这里过周末,他6岁的儿子对田间地头的一切充满好奇。蔡伟说:“生活在城市里,我们少有亲近田野的时光,来这里很轻松、很舒服!”

未来,红星村还将举办“桃花节”“垂钓比赛”等活动,发挥美丽乡村生态优势,把红星村打造成有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参与型项目的田园综合体。

规划精致农业新蓝图

凭借良好的传统农业基础,淀山湖镇政府规划的“七彩田园”项目被放在红星村,这为红星村发展精致农业提供了载体保障。前不久,淀山湖镇政府为红星村南榭麓自然村引进了合作方——北京首旅公司。据曹振华透露,红星村会同淀山湖强村公司与北京首旅接洽,计划以红星村的农业资源为依托,打造占地50亩以自然养生为主题的精品民宿区,再以民宿作为龙头带动红星村精致生态农业发展。据介绍,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的规划、设计、土地平整等工作,民宿区将按照现代养生、休闲的主题风格来设计。

曹振华满怀信心地说,到明年,红星村还将有一条南连六如墩、梦莱茵游艇俱乐部、环湖大道,北接七彩田园、红星果品基地、晟泰稻米基地的自行车骑行道建成。届时红星村的农业旅游资源将得到更多人关注,吸引更多游客。

链接

红星村位于淀山湖东南侧,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总人口4035人,户籍人口1852人,外来人口2183人,曾获“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创建文明村工作先进村”“昆山市绿化庭院、美化家园”绿色行动先行村、“苏州市实践科学发展,推进两个率先先锋村”等称号。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