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匠心独具,精雕生态昆山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7-11-0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昆山紧紧围绕《昆山市提升生态保护水平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及2017年度工作任务要求,以政策驱动为出发点,完善顶层设计;以生态文明重点工程为着力点,改善生态环境;以创新管理机制为突破点,促进绿色持续发展;以强化长效管理制度为落脚点,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用“匠心”精心雕琢美丽的生态昆山。

103项生态工程

绘就生态“底色”

虽已深秋,花桥天福湿地公园内依然生机勃勃,向外拓展的生态防护林更是树影婆娑,一只只白鹭在树丛中飞翔,闲适而自在。

天福湿地公园周界生态防护林工程是我市103项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实事工程之一。今年,我市结合“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依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原则,排定了污水处理厂改扩建、污水管网改造、河道疏浚清淤、断面达标整治、黑臭河道治理、VOC治理、锅炉整治、土壤修复、湿地建设、绿化提升等103项生态文明重点实事工程,为我市提升生态保护水平奠定了基础。同时,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630”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工作意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实施进度,全面落实阳澄湖生态优化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四大类11项重点工程,目前已完成7项、开工建设4项。

一条生态红线

划出保护“高压线”

3300余亩的生态湿地、14.84万平方米的芦苇等水生植物、18公里的环湖沿河防护林带……这是傀儡湖水源保护地的“绿色银行”。严守生态红线,我市启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及新一轮省级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调整工作,为我市构建长江和阳澄湖傀儡湖“江湖并举、双源供水”格局,形成“水源可靠、水量充足、水压稳定、水质优质”的供水体系划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今年,我市制定《昆山市2017年度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实施方案》,开展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专项督查,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我市还强化珍稀物种和种质资源保护,梅山猪保种场获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称号,成为首批江苏省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试点城市,锦溪镇、张浦镇、淀山湖镇入围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初选名单,张浦镇姜杭村、巴城镇东阳澄湖村入围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初选名单。

一系列创新举措

增强发展“底气”

今年年初,市检察院牵头推动“昆山市公益诉讼维权基金”和“昆山市生态环境修复基金”设立。

其中,“昆山市生态环境修复基金”为生态环境修复资金,用于后期环境修复与生态恢复。通过严格实行专款专用、规范资金管理、完善公益诉讼机制,我市最大限度地促进生态环境修复成果落到实处。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实现长效管理,是我市提升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我市出台了《昆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2017年度昆山市市长环保目标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书》《2017年度昆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关于“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司法保障的十条意见》《关于深化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和开展环境突出问题整治的实施意见》《昆山市阳澄湖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方案(试行)》等相关文件,为全市绿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市全面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完成了447家非省国控重点企业、55家省国控重点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市金融办牵头初步拟定了《昆山市推行绿色金融服务助力节能环保安全发展实施方案》,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债券方面提出了创新性实施意见。将“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及生态文明建设具体要求纳入市级机关部门绩效和区镇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均设立“263”单项奖。一系列创新举措把“提升生态保护水平”工作落到实处。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