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建议”服务“大民生”
——省政协探索“三微”工作纪实
湖南日报记者 陈昂昂
1 对接党委政府“微建设、微服务”,探索履职新渠道
这些年来,我省以高速公路、高铁等为标志的“大建设”搞得很好,但农村公路、农民饮水、电网改造、垃圾处理等“微建设”还有一定差距。去年以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多次强调“微建设、微服务”的重要性,要求多搞一些群众身边的“微建设、微服务”,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政协如何探索履职新渠道,有效对接党委政府“微建设、微服务”,成为摆在政协人面前的重要议题。
省政协主席李微微提出明确要求:要运用政协“微建议、微协商、微监督”,积极对接党委政府的“微建设、微服务”。
去年1月,湖南政协云手机APP的上线,为政协委员履职提供了全新的履职平台。在政协云上开设的“微建议”栏目,以其快捷、方便、适用的特点,受到政协委员和各级政协工作人员的强烈关注和积极参与,一条条聚焦民生、关注群众身边难点热点问题的“微建议”在政协云上汇集。省政协敏锐意识到,这就是对接党委政府“微建设、微服务”的最好方式。
省政协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微建议”工作是全国首创,没有经验可供借鉴,省政协对此进行了大量探索。通过多地长期试点、大量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后,省政协摸索出一套“微建议”工作处理流程:政协委员通过政协云提出“微建议”,省政协发挥各专委会、界别的协调支撑作用和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以“微协商”“微监督”推动“微建议”处理。
2 专注民生实事,畅通政协委员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政协委员们提出的‘微建议’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市政设施、小区管理、城市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涉及的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省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说,政协委员通过走访了解到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微建议”反映到相关职能部门并协助解决,“扩大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真正畅通了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株洲,政协委员通过“微建议”推动了湘江风光带提质改造。受理“微建议”后,株洲市相关部门在湘江风光带开展联合执法,完善了公共设施,大大方便了市民。
永州双牌县政协委员蒋满仙、彭炳志,通过“微建议”反映了县城道路急需改造提质的问题,得到双牌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将改造工程列入2017年全县重点项目计划……
去年12月,省政协提案委召开首场“微协商”。操作方便、贴近基层民生的“微建议”得到了相关职能部门好评。
今年1月11日,在省政协提案委组织的首场微监督活动中,省政协委员史铁尔现场看到自己提出的微建议得到采纳落实,直言“十分有成就感,彻底提高了政协委员履职的积极性。”
“新技术带动新思维、新思维推动新实践。”“微建议”工作还得到来湘调研的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荣军充分肯定。
3 完善制度保障,形成长效机制
“真没想到会这么快。”去年12月2日,省政协委员于建春提出了“在长沙市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微建议”。同年12月25日,长沙市政府发布通告,规定从2018年1月1日起长沙市中心城区禁止和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距离“微建议”提出到采纳落实,仅23天。
围绕“微建议”工作的全流程,省政协印发了《湖南省政协“微建议”工作暂行办法》与《关于“微建议”三级联动处理机制的细则》,使“微建议”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省政协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各承办单位根据“微建议”内容,可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走访、座谈,进行“微协商”、“微监督”等多种方式,加强与相关单位、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微建议”的及时处理。
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省三级政协共受理“微建议”2706条,彰显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如今,“微建议”的独特优势开始逐渐彰显,已成为政协组织工作的新方法、政协委员履职的新平台,党委、政府、政协联系人民群众的新渠道,助推党委、政府“微建设、微服务”的新途径,不仅推动了政协委员履职成果的转化,提高了政协委员履职积极性,同时,解决“微建议”反映的问题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