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创口仅有1厘米 机器手做心脏手术不开胸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08-27

医生正在操作“达芬奇”机器人为病人实施手术。
  资料图片

机械手臂缓慢移动,通过微小的手术切口伸入患者胸腔;操作台上的医生一边盯着三维成像屏幕,一边通过机械手臂进行剪切、分离、缝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借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台原本耗时2个多小时的心脏手术仅需要1个小时便可完成。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一种国外研发的外科手术系统,该机器人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和成像系统组成,能通过微创方式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只需在操作台前用两只手轻轻操作系统,机器人就会按照医生的“吩咐”灵活地执行各种手术动作。

在机器人“主刀”的手术中,医生并不直接接触患者,影像系统便成为医生的重要参照。每条机械臂均安装有一个摄像头,手术时,带摄像头的机械臂通过微小的创口伸进患者体内进行同步摄像,画面传送到显示器上,呈现出放大10倍以上的高清3D影像,为医生精确操作提供可靠信息。“人手只能旋转120度,机械臂却可以360度旋转。”省医院医务部部长冯刚介绍,使用机械臂进行手术,比医生把自己的手伸进患者体内更为便捷。此外,医生在手术时可能出现轻微的手抖,而机械臂能完全避免这种情况。

“3D成像系统有助于机械臂的精确定位,减少对病变周围组织的挤压,避免造成手术中不必要的损害。”省医院“达芬奇”机器人小组的护士包竹安告诉记者,为学会精确操作“达芬奇”,医护人员往往一次就买来二三十个鸡腿,然后操作机器人在鸡腿上学习缝合技术,或者用机械臂剥葡萄皮,以此训练提高精准操作。

精准的机械臂操作使医生仅通过几个微创小切口就能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今年1月18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实施了首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的心脏手术,手术创口仅在1厘米左右。“机器人手术不必开胸,能保持患者胸廓的完整性,创伤轻、痛苦少、出血少、感染风险低。”该院心脏外科主任黄克力告诉记者,传统开胸手术完全恢复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而此次手术的患者一周后就能下地走动了。

冯刚告诉记者,随着操作技术的成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应用到肠胃、肝胆、胸外、心外等多个专业。“2011年,全球就有36万左右的患者选择了‘达芬奇’手术。”冯刚表示,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引进“达芬奇”机器人,仅四川省人民医院便已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手术近600例。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26日 22 版)

 

    互联网

    阿里巴巴高管解读财报:2019财年的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