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官方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50万以上可判无期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12-21

 

  图:10月24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北京发布“网际网路+反电信诈骗”钱盾平台/资料图片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12月21日讯 中国官方20日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出台新规,为打击此类犯罪活动提出更明确具体适用法律依据。诈骗数额难以查证的案件今后可依据嫌疑人发送诈骗信息等数量定罪处罚;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将酌情从重处罚;为诈骗分子撰写并提供诈骗“剧本”,以诈骗共同犯罪论处;涉款50万元人民币(约56万港元)以上案件,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综合中新社、中新网报道: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当天在北京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意见),最高法刑事审判庭第三庭副庭长李睿懿称,电骗案中不法分子用现代化智能通讯工具犯罪,侦查工作和搜证难度大,诈骗数额有时难以查清。《意见》确保更准确、全面、客观地反映犯罪分子罪行,体现罪责刑相适应。

  发五千诈骗信息可判刑

  根据规定,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或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在互联网上发布诈骗信息,页面浏览量累计五千次以上,具这些情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即使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也应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若数量达相应标准十倍以上,则应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均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意见》明确,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人民币,下同)以上,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3万元以上,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约56万港元),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在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时,一般应就高选择,为从严惩处提供法律依据。

  意见首次明确达到相应数额标准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十类应酌情从重处罚的情形,当中包括,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和在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

  抽样取证检控提速

  文件明确,负责招募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或制作、提供诈骗方案、术语清单、语音包、信息等,以诈骗共同犯罪论处。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解释,电骗犯罪环节多、参与人数多、犯罪团伙成员之间分工明确,这些犯罪成员基本属于共同犯罪,如何确定犯罪成员实施共同犯罪这个“明知”,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困难。因此,《意见》规定应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行为次数和手段、获利情况,是否故意规避调查等主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认定,从而解决诈骗犯共犯的“明知”问题。按照《意见》,以下情况也应处以共同犯罪,如提供信用卡、资金支付结算帐户、手机 卡、通讯工具;获取、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伪基站”设备或相关服务;帮助转移诈骗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套现、取现。

  《意见》确定抽样取证规则,遇无法逐一收集被害人陈述情况,可结合已收集被害人陈述及经查证属实的银行帐户交易纪录、电子数据等证据,综合认定被害人人数及诈骗资金数额等犯罪事实。

  专项打击电骗 全国破案11.5万宗

  图:今年4月,中国首次从非洲大规模押回电信诈骗嫌犯,在北京首都机场,嫌疑人被包机押解回国/资料图片

  据中新网报道: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20日表示,去年11月至今,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的“部际联席会议”共破获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5万宗,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5万名,收缴赃款赃物价值23.8亿元人民币(约26.6亿港元)。

  陈士渠称,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近年来迅猛增长,公安部高度重视。201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公安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23个成员单位参与,建立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去年11月,联席会议部署开展全国专项打击行动,到目前共破获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5万宗,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5万名,打掉犯罪团伙7700个,缴获涉案银行卡10.5万张,手机卡12.8万张,收缴赃款赃物价值23.8亿元人民币。

  陈士渠指,公安部在部省市三级公安机关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强化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受理处置工作。联合人民银行建立紧急止付机制,目前已成功止支付7.3万笔款项、共计11亿元人民币。联合工信部建立诈骗电话关停机制,共关停诈骗电话80多万部,联合银监会已返还1.3亿元人民币给受害人。

 
 

    互联网

    阿里巴巴高管解读财报:2019财年的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