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萨达是以色列古代犹太国的象征,是每个以色列人都熟知的名字,是每一次在讲到以色列的时候,都不可能绕过的名字。今日的马萨达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以色列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更是以色列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刻提醒着犹太人苦难的历史,并警示犹太人不能让马萨达的悲剧重演。
图注:永远的马萨达
图注:博物馆里的历史墙
图注:祈祷圣墓教堂
图注:沐浴圣光
公元70年,犹太反叛古罗马统治的争战以罗马的血腥镇压和耶路撒冷犹太神庙的被摧毁而告终。残余的少数犹太抵抗人员夺取了早年由希律王在马萨达建造的这座悬崖峭壁上的城堡。凭借着里面原有的水、食品和器械,犹太战士和他们的家属在罗马万人大军的重重包围下在山顶坚持了近3年。公元72年,罗马大将 SILVA用在战争中捕获的犹太奴隶为先锋,凭借罗马部队的精良装备且精通工程,在城堡的一侧修建了一条硕大的斜坡,直抵数百米高的城堡墙根。在用火焚毁了犹太人的防守后,SILVA认定团团被围的犹太人将束手就缚,他的胜利唾手可得。罗马大军停止了攻击,准备第二天一早给予城堡中的犹太人以最后的一击。
在这最后的夜晚,犹太首领 Elazar ben Yair召集了他的同胞,作了那著名的马萨达演讲,其宗旨为:“犹太的同胞只能向犹太的神屈服。如果这结局是神的旨意,那么我们将骄傲地死于自由人的身份,而不会被罗马或任何别的人征服……”于是,他们放火焚毁了所有的建筑和生活用品,让罗马人一无所得。由于犹太教义严禁自杀,他们选出了10名战士,用剑将余下的殉道者们杀死;然后由一名战士将最后的9名同伴刺杀;最后他把自己的剑竖立在他的亲人身边,在夜里的熊熊大火中倒下。黎明到来,来自罗马的征服者们踏进这废墟一般的城堡,面对他们的是900多具永不屈服的尸体……
图注:期待和平的人偶
罗马士兵们在城堡中发现了3个“幸存者”,2个孩子和1个妇女。他们向罗马将军讲述了这最后的故事并叙述了那悲壮的演讲。有着犹太血统的罗马将军用笔写下了这历史的一幕。以色列建国后,大规模的考古确认了史实。马萨达在2000年后成为犹太民族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自由而生,为自由而死的象征。
关于马萨达还有一件非常有象征意义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的考古发掘当中,考古学家在马萨达发现一颗据估算已有2000年历史的种子。更为神奇的是,在生物学家的努力之下,这颗种子居然奇迹般地发了芽,并且长成了一颗椰枣树。马萨达的无畏与坚持也正像这颗种子一样,它在2000年的时间里保存着犹太民族的历史和精神,经过千年的尘封和孕育,它又将其自身的魅力以一种戏剧般的形式展现给世人。
图注:上帝的邮箱
图注:每一头奶牛的脚上都栓着一个GPS装置
目前,以色列还有大大小小200多个基布兹,这里的工业产值约80亿美元,占全国总产值的9%,农业产值17亿美元,占全国总产值的40%,虽然其他国家也有公社企业,但没有任何国家让自愿的集体社区承担如此独立的自治权。每一个基布兹都有自己的商业活动,以获取收入,养活自己。有些种西瓜,有些制造家具,它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回报。而我们参观的这个基布兹则是以养牛业闻名。这个叫作塞里德Sarid的基布兹居民总共有280人,平静而悠闲的生活是这里的全部。
今年63岁的桑迪(Sandy)是我们此行的向导。他自38岁起就从美国移民到了这里,现在的他是已经是这个Sarid基布兹中的一员了。他热情而爽朗,讲起自己的基布兹滔滔不绝。在基布兹内行走,几乎每个人都像老朋友一样跟他打招呼,就像是一个村长。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内的社会主义试点,其实这样的地方对于我们这样来自中国的年轻人,还是蛮有吸引力的。因为这或许就是我们的父辈们所经历过的集体大食堂吧。在基布兹中成员们一起工作,不领工资,天天到集体食堂吃饭,住房和生活用品也是集体发放。另外,这里有公共洗衣房,各家把衣服送去,会有专人洗干净整理好,然后由各家自己去取。集体的商店,每个人都可以进去选购,登记就行了,完全不用付钱,很是神奇。很早以前,还有集体厕所和集体浴室,后来,每家都有了自己的厕所和浴室。
以色列全境的基布兹都有自己的专长,塞里德的专长是牛奶,现代化奶牛场里的几百头奶牛不停地为这里的人们创造着财富,此外还有工艺品厂、造纸厂等生产单位。挤奶的工作全部由机械完成。 在我们这些习惯了城市喧嚣的人看来,这里真的是一个现实版的乌托邦。没有城市的喧嚣,拥有着宁静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真的应该是蛮惬意的一件事情!这里的人看待基布兹,并不是中国人看待共产主义那样神圣,而仅仅是在平常生活之外的另一种选择而已,甚至,这也是以色列人习惯于创新的一种体现。已经100年了,基布兹,还会在以色列持续多久呢?要离开了,心却被留下了。地中海的阳光,耶路撒冷和老城墙里写的故事,我还会再来的。而真实的世界,还需要我们每个人来亲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