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 > 行业 >

“群旅游”维权、安全等问题浮出 旅行如何更靠谱?(2)

来源: 河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15

  监管留白,游客遇问题投诉无门

  记者采访多位“群旅游”参与者了解到,除了上述网友遇到的问题,事先没有旅行合同、长时间夜间行车等,都让旅游爱好者们感到不安。旅游服务质量差、安全没有保障是受访者集中反映的问题。

  “也有一些游客自己安全意识不强,比如在山里自助烧烤,安全隐患特别大。”邢台“驴友”高先生参与“群旅游”已有两年时间,据他透露,不少领队并非专业人士,事先也不会与参与者签订任何协议以及保险事项,全靠口头召集组织。“不出事还好,一出事追责就很麻烦。”高先生说。

  参加“群旅游”遇到问题,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吗?记者先后咨询各地旅游局、工商局和消费者协会,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受理有困难。

  “旅游部门只能监管旅游企业,即有旅游资质的旅行社,‘群旅游’暂时未能纳入旅游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范畴。”石家庄市旅游局、唐山市旅游局有关工作人员均如此表态。省消费者协会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群旅游”是个人达成的约定,很难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对于“群旅游”的投诉,工商部门也表示受理有困难。据石家庄市工商局12315消费投诉热线工作人员介绍,自发组织的出游,组织者没有固定经营场所,不需要在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不在工商部门管理范围内。“工商局只能受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纠纷投诉,对方不是经营主体,我们监管也有困难。”

  而在法律层面,“群旅游”引发的民事纠纷受理起来也面临困难。“目前,我国暂无明确法律法规对自发组织的户外游活动作出专门规范。”据河北新闻网特约律师张国旗分析,“群旅游”没有实体注册,组织者和参与者也不以真实姓名出现,出现问题不好取证。此外,组织者没有和参与者签订真正的旅游合同,多是口头约定或网络协议,造成后期的过错责任划分困难。

  “说走就走”的旅行亟须有章可循

  针对“群旅游”面临的监管空白,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蔺丰奇认为,“群旅游”持续走俏,相关职能部门要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联合执法,有效监管。“一项新生事物流行起来,可能会有暂时的监管不到位,但问题出现了,就需要积极去解决。‘群旅游’只是换了一种出游方式,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公众需求,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出游的质量和安全。”

  张国旗律师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针对“群旅游”等非常规旅游的法规,对参与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做出界定,规范和有序引导户外旅游的发展,使“群旅游”有章可循。

  在目前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为了降低出游风险,记者了解到,一些颇具专业性的旅游户外论坛、QQ群、微信群组织者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安排拥有丰富户外经验以及一定野外急救知识的领队、在出发前对参与者进行安全提醒、为参与者购买个人意外险等。

  “户外活动是网友自愿参加的,我们会根据活动为队员购买保险,一些强度较大的活动,都会有资深‘驴友’随队。”悠悠户外QQ群负责人“两不厌”表示,现在户外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建议网友参加口碑较好、成立时间长、组织活动多、经验丰富的户外群。

  “驴友”高先生还提醒说,选择出游不能只图价格便宜,要仔细查看、询问活动的行程安排。“外出游玩时跟着大部队走,与组织者保持联系,不要随意探险,同时掌握一些户外生存、急救技巧也非常必要。”

行业

南昌 车上开通微信补票(2018春运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