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涨价还是市场需求?
业内人士分析,航空公司为了减少亏损,在主业基础上大力开拓附加收费业务将是大势所趋。不过,这类“付费选座”服务却有社会争议,有旅客质疑此举有将机票变相涨价之嫌。
“坐经济舱的座位,想坐好点的位置,还需要再加钱?”经常出差的江先生向记者表示,以往乘飞机前,如果早点办理值机,就有可能坐到飞机靠前或者靠窗的好位置,现在如果想坐得舒服点,还要加钱,一时难以接受。
旅客张先生认为,航空公司的这种有偿选座行为是一种变相的涨价,变相向乘客索取利益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如果航空公司这种选座费合理,那火车票、电影票是不是好一点的座位都可以加价?”
早在去年海航、国航等推出国际航线选座产品时,某国内旅游网站曾调查显示,82.2%的网友认为“选座费”不尽合理,14.5%的网友则认为这项收费“合理,符合市场需求”。
而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出国旅游坐飞机有时候要坐一晚上,非常辛苦,如果多花几百元选个舒适点的座位,是可以接受的。
据民航业界人士称,随着油价、人工等各种成本的不断上涨,乘客需求尤其是“两舱”收益又很难提升,全球范围内尝试选座收费的传统航空公司也开始越来越多。目前,国外航空公司收选座费已然形成惯例。
比如从2011年夏天开始,达美航空、美联航等美国航空公司,就已经开始对有更大伸脚空间的座位额外收费;美国航空和合众国航空则对飞机前部靠窗和靠走道的座位额外收费。新加坡航空飞美国的选座费100美元,飞欧洲60美元;英国航空国际长途航线紧急出口选座费75美元;汉莎航空远程航班紧急出口旁边的选座费需要60欧元。
据悉,全球民航业附加收入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25亿美元,发展到2013年的315亿美元,6年增长了近12倍。广州日报记者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