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5月16日的北京军事博物馆广场内展区,一名游客跨过围栏手摸展品拍照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上官云)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所谓博物馆,一般指保存了各类物质或非物质遗产,并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博物馆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一直以来,参观时的不文明举止却屡见报端,如何找准保护文物与文明参观之间的平衡点,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象:触摸池内海星被“摸死” 文物石刻遭刻字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对文明旅行、文明参观重视程度的提高,诸如“文物上刻字”等不文明行为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遏制,但仍会有不和谐因素出现,不久前“海星被摸死”的新闻便是一例。
正式开门迎客仅数周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颇受观众热捧,客流量屡迎新高。但据多家媒体报道,由于个别游客的不文明参观行为,馆中出现了科莫多巨蜥标本爪子断裂、海水触摸池海星死亡的现象,其中海星的死亡更多的是因为被游客抓出水池合影所致。
而就在“五一”小长假之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文物岳飞书《前出师表》石刻,被人用硬物在方石的空白处划上“路X国一游”等字眼。据悉,目前武侯祠博物馆已经联络相关部门对此事件进行调查处理,也将对石刻进行修复。博物馆工作人员则表示,希望游客文明参观,尊重及保护文化遗产遗迹。
长久以来,更不断有网友吐槽“参观者在博物馆内大声喧哗”、“跨越护栏”、“参观时衣衫不整”、“拍照使用闪光灯”等种种行为,从吐槽的频繁程度来看,发生在博物馆中的不文明举动,似乎已成为一个难以医治的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