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君玉
在国际舞台上,付出与收获往往是不成正比的,乌克兰就是例证。为了摆脱俄罗斯的束缚,乌克兰经历了两次“颜色革命”,丢了克里米亚,打起了内战,一心一意要加入欧洲。谁知,一腔热情却未能换来欧洲温暖的拥抱,乌等到的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刚刚结束的荷兰公投中,有超过六成选民明确反对欧盟与乌克兰联系国协议,乌入欧进程受到沉重打击。
尽管这只是咨询性公投,其结果不具约束力,但荷兰首相吕特已承诺,如果正式结果表明公投有效,政府将在作出最终决策前予以充分考虑。换言之,欧乌协议想在荷兰闯关几无可能。二○一四年,欧盟无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与乌克兰签署了联系国协议,以作为对乌“西向”政策的奖赏。迄今为止,协定已获欧盟二十七个成员国的通过,荷兰国会上下两院也已批准,乌克兰启动入欧谈判只差“临门一脚”。但天有不测之风云,荷兰公投无情地投下了震撼弹,粉碎了乌快速融入欧洲的幻想。
乌总统波罗申科虽表示,将继续走亲欧盟的路线,但言语间颇显无奈。的确,开弓没有回头箭,乌除硬着头皮继续西行,已没有他途。过去两年来,乌亲欧与亲俄势力反覆拉锯,已造成近万人死亡、二万馀人受伤,东西部对立已不可调和,与俄也已彻底撕破了脸皮。经济民生严重凋敝,与俄传统经济联系中断,二○一五年,乌GDP下滑了百分之十,外债总额高达GDP的百分之七十九。乌已丧失继续在东西方“骑墙”的资本。
乌申请加盟的时机不佳,受挫早在意料之中。连年来,欧洲深陷债务、恐袭、难民三大危机,难以自拔。特别是近年来难民危机与恐怖主义威胁,加剧了欧盟各国的社会矛盾,刺激右翼势力崛起,导致“疑欧”情绪大升,出现大规模排外潮。来自中东、北非的难民几令神根体系崩溃,让欧洲应接不暇。而与难民潮一起涌入的是恐袭风险,更令欧洲人谈虎色变。拥有四千二百万人口的乌克兰让欧盟担忧,一旦乌成为欧洲大家庭的一员,其相当部分人口可能涌向西方,这对欧洲来说将又是一场灾难。
实际上,欧盟吸收乌克兰加盟更多是出于与俄争夺的地缘政治考量,在经济上并未作好准备。二○○八年金融危机在欧洲深度发酵,沉重的债务危机负担压得整个欧洲都喘不过气来。目前,乌政府与国际财团达成了一百八十亿美元的债务重组,暂时获得了喘息之机,但其逾千亿美元的债务总额也让欧盟望而生畏。无论从领土面积、人口总数,还是现在千疮百孔的现状,乌克兰的到来对欧洲都不是福音。如果硬吞下这颗苦果,整个欧盟都可能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