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君玉
七国集团外长会议在日本广岛落下帷幕。对企图以中国议题绑架G7会议的日本来说,此次会议结果可谓有得有失。得的是,会议通过了《广岛宣言》和一份联合公报,呼吁建立“无核世界”,提到了东海、南海争端,并依惯例作了“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保证航行安全与自由”等表态。失的是,各方在涉华敏感议题上宁可模糊一些,日操纵“核武器受害国”的企图并未获各方认可,东海、南海争端中也未直接提到中国。
日方对此次外长会是寄予厚望的。作为“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日本在国际舞台拥有话语权的场合并不多,G7恐怕是日本能略施展拳脚绝无仅有的舞台。今年G7会议由其作东,无形中日方获得起草文件、安排日程等等特权,可以把自己平常不为人重视的“私货”加入其中。
选择在广岛开会,日本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广岛是核爆地,政府通过包装,把自己打扮成“核爆受害者”,以这样一个悲情的特殊身份呼吁“无核化”,似乎更有说服力,更能彰显“负责任”的形象,也可以为自己洗白那段罪恶的侵略历史。而在G7场合提及东海、南海议题,可在多边场合争取形成某种共识,共同对中国施压。
但日本政府刻意回避的事实是,广岛核爆的加害者恰恰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导致千百万亚洲百姓生灵涂炭,同时令十馀万广岛无辜百姓死于非命的,正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日本政府利用G7再次撕开过去的伤疤,对广岛民众来说是极大的不人道。看待广岛核爆,首先是要还原历史真相,弄清谁是加害人,谁是受害者;看待广岛核爆,最重要的是以史为监,警惕安倍政府的右翼道路及其颠覆和平宪法的企图,这才是亚太地区最大的不安全因素,也是可能令历史悲剧重演的最大风险;看待广岛核爆,应当认清在政府仓库中还储存有四十七点八吨分离钚,若有需要,日本可随时变成拥核国。
G7的联合声明中还提到了东海、南海,尽管日外相岸田文雄称未“针对某个特定国家”,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中国。文件仅重复了过去忧虑、关切等字眼,在主张什么、反对什么上,也是简单重复过去的陈词滥调,了无新意。但对东京来说,通过文件就是呼应美方强硬立场,便是一大成果,其并不特别在意欧洲盟友并不愿意过多、过深介入这一议题的态度和立场。
G7衰落已是不争的现实。日本拉G7作背书,除了满足其虚荣心,对增添其国际话语权起不了多大作用。纵使日有利用中国威胁重塑G7企图,也无法为这一机制再创辉煌,到头来也只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