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国际 > 滚动 >

垃圾处理 中国不必走“弯路”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6-05-16

  大公网5月15日讯(记者王晓萌)说到垃圾处理,你是否想到的是臭气熏天的堆填区?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使用第三代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今天,中国仍有超过70%的生活垃圾在使用第一代填埋技术。首次将第三代技术引入中国的德国欧绿保集团(ALBA Group)总裁史伟浩先生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保议题,并提出了详尽的规管计划和目标,因此中国不会再像德国一样,经历三代垃圾处理的演变,而是可以从第一代直接跳跃到第三代技术,早日摆脱垃圾为环境带来的沉重负担。

  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生活垃圾产量最多的国家。据粗略统计,未来15年,中国的生活垃圾还将增长50%,超过70%在使用堆填的方式处理。但这种局面不久将会改变,已将公司总部从柏林迁到香港的欧绿保集团总裁史伟浩认为,因为政府的积极推动,中国将成为环境治理方面全球最大的市场。

  欧绿保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循环再造公司,研发了第三代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绿色燃料”(详见列表)。这一技术对生活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可以达到98%,在德国已经运行多年,柏林市一半生活垃圾都在欧绿宝集团的厂房进行处理,“绿色燃料”垃圾处理厂甚至被允许建在朱古力工厂旁。另外,第三代技术的处理成本与同等处理规模的二代焚烧技术所需的处理成本相近。

  中国政府有目标有决心

  史伟浩说:“2010年到2011年,中国政府已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环保回收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作为德国的领先公司,我们有幸成为首个与国家发改委正式合作的欧洲回收公司。”

  之后,欧绿保集团不断加强和中国的合作。2014年,欧绿保集团和广晟及中德集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及运营位于广东省揭阳市的中德金属生态城之核心项目──“绿色燃料”项目。2015年,香港环保署与欧绿保集团签署十年合约,在屯门兴建“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明年竣工后即可投入运行。

  几乎每个月都去内地了解情况的史伟浩认为,一个国家想改变环境,最重要的是政府给出方向,订立标准和相关的法规,否则“垃圾总是会找到更便宜的处理途径”。

  史伟浩表示:“在上一个五年计划(“十二五”计划),中国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并给出了总体的目标,到了“十三五”计划,这个问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并有了详尽的规管和目标。在中国,如果领导人决意做好一件事,就可以效率很高地实施,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中国可以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快的进步。”

  新技术可在中国本土化

  史伟浩特别强调,中国不会“复制黏贴”德国的垃圾解决方案,而是将方案本土化。他介绍说,与德国相比,中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较少,具有含水率高、生物质含量高以及成分复杂的特点,“与德国20年前的垃圾成分很相似”,因此需要根据不同成分的生活垃圾设计和调整处理技术。

  “我们与中国的企业合作,带中国的技术人员到德国培训,也派技术人员到中国实地研究。”欧绿保集团的技术人员早前已经在中国各地进行了“烧垃圾”实验,并带回德国做了一系列的适应性研究,证明第三代科技对中国垃圾同样适用。

  说到令国人头痛的雾霾问题,史伟浩表示乐观,“中国目前的污染情况,和德国50、60年前很相似,而德国花了30、40年才恢复蓝天白云。因为中国政府方向正确,我十分有信心中国可以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做到这一点。”

 
 
 

    滚动

    印度遭罕见沙尘暴袭击 已致逾百人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