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国际 > 滚动 >

杨晨曦:对接发展战略 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典范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6-23

  习近平主席本月17日至24日对塞尔维亚、波兰、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塔什干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此访期间,中塞、中波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使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达到新高度。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中国与塞、波两国对接发展战略、深度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雄心壮志无疑将成为习主席此访中的亮点之一。

  对接发展战略 实现共同繁荣

  在中塞、中波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都强调了发展战略对接的重要性。中塞联合声明中提到,“(塞方)愿以两国政府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为基础,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重要机遇,推动双方各自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中波联合声明则指明,“双方致力于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波兰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框架下共同推动双边合作。双方将以中波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为基础,加强‘一带一路’和‘可持续发展计划’对接,共同组织编制中波合作规划纲要,开展和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和平、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发展战略的对接是两国关系上升到新高度的标志。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总指针,指明了各项事业发展的先后次序和优先级,规划了发展的总体目标、路径和方法。国家间发展战略的对接,不仅意味着两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理念和比较优势高度互补,更代表着两国政治上的高度互信——只有政治上彼此信任,才能将经济互补潜力转化为战略合作的具体成果。实际上,也正是中塞、中波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为发展战略对接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正如习主席撰文所说,“六十多年来,(中塞)两国人民始终心手相连,彼此怀有特殊感情,跨越时空的真情厚谊历久弥新”,“波兰是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建交67年来,中波两国人民传统友谊不断加深”。中塞、中波人民的情谊,也将在发展战略对接的过程中进一步升华。

  发展战略对接的目的是实现共同繁荣,而其成果总是体现在一个又一个具体建设项目之中。中塞、中波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东欧合作”框架内,务实合作不断取得突破,中国的优势产能逐步转变为塞、波两国的优质固定资产,为各自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多瑙河大桥、E763高速公路、科斯拖拉茨电站改扩建等项目先后落地,为中塞两国实现共同繁荣产生积极影响。中波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70.9亿美元,双方矿业、交通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中塞、中波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不仅是发展战略对接的重要成果,更是双方共同繁重的象征。

  为“一带一路”打造标杆范本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沿线数十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今后,进一步做精“一带一路”建设,更需要国家层面打造合作的标杆范本,这既需要重大项目的支撑,也需要国家间各个领域关系的不断深入。

  习主席出访塞、波两国期间,与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共同见证了一批重大项目及教育、文化、税务、质检、海关、科技、农业等领域双边合作协议的签订。塞、波等中东欧国家市场环境相对成熟,环境、质检、卫生标准较高,一方面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试金石,另一方面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企业应当积极适应中东欧市场的各类准入标准,打造精品项目和品牌产品,藉以熟悉欧洲发达市场的游戏规则。这对于中国企业提升自身竞争优势、进军西方发达国家市场有利,也将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收获。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处于再工业化进程之中的塞、波等中东欧国家也可获得中国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从而提振自身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水平,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双方更加深入的合作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示范效应。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杨晨曦)

 
 
 

    滚动

    印度遭罕见沙尘暴袭击 已致逾百人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