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国际 > 滚动 >

东方视点:国际仲裁无益南海争端解决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6-07-21

  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 曹群

  南海仲裁案已落幕,仲裁庭“最终裁决”既给和平谈判解决南海争端添障,又严重影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公信力,将对国际海洋秩序造成极大危害。

  仲裁庭滥权裁决影响恶劣

  菲方提请仲裁的实质是南海岛礁领土主权和海域划界问题,此问题不属于《公约》调整范围。中方依《公约》第298条作出的2006年声明已排除强制程序。仲裁庭本应依《公约》附件七第9条彻查菲方诉求是否有据,但却偏向菲方,通过扩权、滥权,自造《公约》“岛屿制度”条款的相关解释,裁定所有南沙岛礁无一具备领海权利,辩称“可在不划界情况下裁定某些海洋区域位于菲专属经济区内”,实际上将中菲争议海域管辖权划归菲方。

  仲裁庭对中国南海断续线及历史性权利妄加歪曲,裁定中国对“九段线”内资源主张和历史性权利没有法律依据。这一裁定是站不住脚的。首先,《公约》从未否认历史性权利。其次,仲裁庭对中国海疆管辖制度近乎“无知”,武断认为中国历代渔民在南海捕鱼仅是行使“公海自由”。考诸清《崖州志》,“千里石塘、万里长沙”(即西沙、南沙)海域明确划归崖州协水师营统辖“外洋”范围。清政府对“海疆”管辖及传统渔权主张大异于西方,尤其反映于清末有关建立西式领海制度的讨论之中,观点清晰。中国在南海的“传统捕鱼权”至少可追溯至明清时代,证据不少。仲裁庭不晓史实,在历史性渔权问题上对中菲使用不同标准,否定中方传统渔权,认可菲方传统渔权,有违“公平对待两造”原则。

  域外国家插足南海破坏东亚稳定

  中国政府已申明有关裁决无效并不予接受。但是,少数域外国家会借仲裁结果渲染中国“不遵守国际法”,并打着扞卫“海洋法治”、“国际规则”的旗号进一步介入南海问题。在“后仲裁时代”,美日等国动向引人注目。

  中美“竞合”关系错综复杂。一方面,美国仍会要求中国“遵守国际法”,发动舆论战,为其“转进亚洲”增添合法性光环,同时拉拢其他南海声索国。另一方面,美国将强化“全球公域”军事活动自由的立场,增加南海军力投放,做出横行霸道尝试。例如,美参议员Daniel Sullivan提出具体建议,主张在仲裁庭已裁定为低潮高地的美济礁邻近海域践行“航行自由”,且可进行超出“领海无害通过”范畴的军事演习,理由是低潮高地不具有12海里领海。

  日本近年来蓄意插手南海问题,积极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法律化,动机险恶。日本战略意图包含多层,除为修宪强军和扩大自卫队活动空间寻找藉口、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外,还妄图“祸水南引”,迫使中国深陷南海问题的各方缠斗,以此牵制和削弱中国在东海的行动力,换取相关国家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对日本的支持,制造中国在东海、南海维权行动均意在“单方面改变基于国际法的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的假象,从而实现东海、南海“两海联动”。日本在南海搅局,不仅不利于南海和平稳定及南海争端之解决,也严重损害中日政治安全互信,与中日关系改善势头背道而驰,更无益于东海局势。日本企图以南海问题牵制中国在东海的行动力,必然不会得逞,反会令中国维护钓鱼岛主权及在东海海洋权益的决心和意志愈加坚定不移。

  菲新政府应警惕他国挑拨离间

  菲律宾新政府已对华释放善意,然而“最终裁决”此时出笼,使得杜特尔特总统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中方下一步维权行动被炒作为跨越菲方“红线”,杜特尔特政府在本国“民族主义者”舆论施压及美日的鼓噪怂慂下有可能采取激化矛盾的处理手段,或将执行裁决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审议,便会引发复杂外交斗争并进一步使南海问题国际化,从而影响中菲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努力。

  从和平、发展、合作的历史潮流看,发展良好的中菲关系及推动各领域合作符合菲根本利益,菲新政府应警惕他国挑拨中菲关系。中菲两国人民传统友谊深厚,完全可以秉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精神,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南海的有关争议。

    滚动

    印度遭罕见沙尘暴袭击 已致逾百人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