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5日,位于贵州大窝?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宣告落成启用。图为从底部拍摄高悬空中的馈源舱\新华社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9月26日讯 综合记者周亚明、新华社、中通社报道: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中国贵州启用,数千个自动控制点协调运行,控制望远镜启动观测。这意味着,中国正式开始“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天发贺信,向参建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建设者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中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希望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和建设者们再接再厉,高水平管理和运行好这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自主研发 覆盖射电天文热点
凭藉创纪录的尺寸,以及迄今无二的灵敏度,“中国天眼”正式成为全球新的射电望远镜之王。青山环抱中的4450块反射面单元指向天空,反射出不断变幻的光线。望远镜“心脏”馈源舱被牵引到反射面上空137米。
在不远的未来,FAST将覆盖当今射电天文的主流热点方向和科学目标: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观测脉冲星、探测星际分子,甚至还可以搜寻地球外生命;可观测的天体数目将大幅度增加,可为科学家提供更多更好的观测统计样本,更可靠地检验现代物理学、天文学的理论和模型。
诺奖得主、美国天文学家约瑟夫.泰勒直言,FAST将提升人类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将使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佔据更重要的位置。
或助中国科学家冲击诺奖
该项目1994年由中国天文学家提出构想,2011年开工建设,投资11.47亿元。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说,这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科学装置,由中国科学家创新设计、研发製造。
此前,世上已存的最大射电望远镜有两个:一个是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一个是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工程测量与控制工程师翟学兵表示,FAST建成后,综合性能将比阿雷西博望远镜提高约10倍;其灵敏度将比德国波恩望远镜提高约10倍。“FAST有望在未来的10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翟学兵说。
据了解,FAST项目除了供中国科学家使用外,未来2-3年,会开放给国外的科学家。致力于探测外星智慧的机构METI International主席道格拉斯.凡柯表示,目前国际上有10项诺贝尔奖是基于天文观测成果的,其中6项出自射电望远镜。因此,FAST将有望协助中国科学家冲击诺贝尔奖。
突破毫米级精度要求
24日,媒体记者在观景台与FAST合影留念\中新社
据新华社报道:FAST的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拥有6670根主索和4450块反射面板,这一串数字不仅勾勒了它的壮观,也可以想见工程的难度之大。
台址的选择是中国科学家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减少工程成本,他们选定喀斯特地貌的天然洼地,花了4年时间从约400个备选洼地中选出贵州此处处“大窝?”,大小深度合适,形状很圆,基石坚固,适于施工建设。
此外,在工程测量与控制系统总工朱丽春看来,FAST对于精度的考究,苛刻到了极致,处处都是毫米级的精度要求:天线的精度是3毫米;每个小面板的製造精度是1.5毫米。专家表示,FAST有2000多个液压促动器通过伸缩,实现反射面精确变位;六条10馀米长的钢索,误差不超过1毫米;馈源舱位移精度控制在10毫米……
另一大创新在于採用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据FAST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介绍,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贯穿索网的设计、製造及安装全过程,仅以高应力幅钢索研製为例,从2010年开始,歷经上百次拉索实验,才满足了FAST工程对拉索疲劳性能高于国际标准1倍的要求。
国产“天眼”引世界瞩目
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25日落成启用,这台被称作“天眼”的超大望远镜以它强大的观测能力引起世界瞩目,国际舆论纷纷称赞中国又一次走在了科技前沿。英国《每日电讯报》说,“中国开启了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它的500米口径,让此前最大纪录保持者,位于波多黎各的300米口径阿雷西博望远镜相形见绌。
“宛如宇宙基地,中国建成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日本专业太空网站sorae在报道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嘆。英国《金融时报》则报道说,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拥有了投资天文学等“尖端”学科的财力,过去此类学科通常是世界上那些最富国家的垄断领域。
“国际主动搜寻地外文明”组织主席道格拉斯.瓦科克表示,随着天眼的启用,中国继续证明它是太空探索的世界领先者,以前是从太空探索任务方面,而现在是从地基观测方面。
探求地外文明的存在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瓦科克表示,“中国‘天眼’具有创新性的设计和巨大的观测区域,有无与伦比的观测速度和灵敏度,使它在未来几十年搜寻地外文明的过程中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