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时永明
最近由于朝鲜准备核试,美国表露出不惜武力解决的决心而使半岛陷入真正的危机。近两年,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和核战争的说法不仅漫溢于新媒体的文字碎片,也见着于国际上一些学者的文章。科学家霍金说,人类社会的危机是自身的进步赶不上科技进步的速度,这在朝核问题上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对抗的双方热衷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竞赛,不管是核的还是非核的,却似乎不懂得该如何展现一下文明和智慧,坐下来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不过现在机会来了,因为对抗的逻辑已经走到尽头,当战争真的要变为现实时,终于有人还是愿意冷静一下,想一想是不是真的那么愚蠢,只会用武器来表达意见。中东地区的形势已经把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的野蛮和愚蠢表达得淋漓尽致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几千万流离失所的难民,恐怖主义的泛滥,揭示的只是人类的愚昧和野蛮。我们不希望这种野蛮在拥有古老文明的东方再现。“习特会”之后,美对朝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美愿意在朝停止核导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且不以政权更迭为目标。这招朝鲜必须接,即便是存在着骗招的可能性。因为如今谈与不谈代表的是道义问题,不谈将首先使自己陷入道德困境。至于怎么谈,各方应展现出人性与智慧。笔者认为,朝鲜半岛应该实现两大转变。
关系形态从对抗转为对话
开始对话并不意味着对抗形态的结束。因为,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双方心理处于对抗状态,总是想着要对方屈服而自我绝不可妥协的时候,在双方还总是想着要用实力表达意见的时候,对话就只是对抗的伴生物,是对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在双方都放弃以实力作为解决问题的选择时,才可能真正进入对话状态。
对话的进程不应该是权力的博弈,而是人性道理的阐述。任何一方的理由都不应与互为善的人性原则产生逻辑矛盾。同时,行为逻辑要与语言自洽逻辑相符。为此,半岛朝美韩各方不仅应杜绝一切攻击、刺激、侮辱对方的言论,也应该终止一切对抗性行为。在要求朝鲜停止试射导弹和试验核武器的同时,美韩也应该停止针对朝鲜的所有政治和军事行动。这其中包括韩国应停止导弹试射和对朝鲜的宣传战。只有在这种双方所有敌对行为都停止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说朝鲜半岛进入了对话形态。非此,将只会重现新一轮欺骗性的战术博弈。
处事心态从同化转为包容
核问题只是半岛问题的外在表现,内在的核心问题是制度共存问题。朝鲜半岛分裂的根源是战后美苏争霸格局下,以意识形态分歧为表徵的分裂与对抗。冷战是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的。西方始终认为这是自由资本主义的胜利。因而冷战后,西方国家的冷战意识并未终结。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动力,美国率西方国家展开了政治全球化的攻势。在朝鲜半岛围绕核武问题展开的博弈背后,是美国对朝鲜制度的不容忍。而韩国则借助冷战后取得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试图实现以南统北。这种动作在朴槿惠时期达到了高潮。这是朝韩间最深刻的冲突根源。
不同社会制度是人类对发展道路进行的不同探索。这种政治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正常现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进步也是在吸收了大量社会主义元素的情况下发生的。社会制度的差异是半岛南北分裂的基本理由。如果朝韩有一方不能包容另一方的社会制度,那就意味着二者之间的冲突。所以要消除半岛冲突的根源,美韩对朝鲜的心态就应从追求制度同一性转变为制度包容性。
朝核问题深刻的历史根源决定了半岛无核化的进程必须伴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对文明的亵渎。眼下,朝鲜是否能够停止核导试验,将体现出其对时代以及自身所处历史进程的认识。就中长期而言,美国是否能在对话过程中接受在半岛构建一个公平的共同安全体系,也将对其未来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 时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