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国际 > 滚动 >

剖解特朗普对叙、伊示强的“面子”与“里子”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7-04-27

  文|谷宁

  4月5日,叙利亚反对派控制的伊德利卜省南部小镇遭受化武袭击。在相关调查还未展开,谁是施害者尚无定论时,美国即一口咬定是叙政府军制造惨案,不仅在4月7日凌晨,用59枚战斧导弹打击叙沙伊拉特机场;更反转此前已软化的立场,重新坚持巴沙尔必须下台。4月19日,美国务卿蒂勒森喊话伊朗,抨击其支持和输出恐怖主义,认为“伊核”协议有重复过去美对朝政策错误的风险,必须对其进行重新评估,并且不排除单边退出协议。此强硬表态一出,美伊关系更显紧张,不少人开始担忧“伊核”协议的未来命运。

  美在中东两大战略支轴型热点问题上同时“挥舞大棒”实属近年罕见。强硬的“面子”是否意味着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战略改弦易辙?答案还需从其政策意图与战略方向的“里子”中细细计较。

  强硬意在对内脱困、对外立威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特朗普政府连续在中东“展示肌肉”,其背后逻辑实为摆脱内外困局:

  内政方面,特朗普执政已近百日,但诸事不顺,民调支持率甚至一度跌至35%,成为历任美总统第一年任期最低。“禁穆令”、“新医改方案”遇困难推;阁员争斗不已,行政团队难全就位;“通俄门”又持续发酵,不仅逼辞国安顾问弗林,更成建制派和民主党攻击特朗普的利器。此时,特朗普展现“强人”姿态,树立有别于奥巴马的“果敢”形象。通过军事打击叙机场与俄罗斯划清界限,扬言重审“伊核”讨好反伊势力,以打击共同敌人的方式,暂时缓和国内政治矛盾,拉升自身政治威望。

  外交方面,一次动武和持续的威慑也可带来不少好处。其一,夺取战略主动。在叙利亚,美军事打击传递强烈威慑意味,让各方必须将美机动作战和武力介入的可能纳入计算与考量。这不仅使反对派战场失势后,渐被俄、伊、叙主导的博弈平衡再次回摆;也为下一步夺取拉卡,抢夺反恐“早期收获”壮大声势。伊朗大选将近,美此时强硬发声,下战术先手棋,对其国内选情施加影响,同时牵制伊朗选举前后对美政策走向。其二,回应盟友诉求。奥巴马时期,美与中东主要盟友沙特、以色列在地区热点和“伊核”协议等问题上裂痕加深,关系跌至冰点。特朗普此番示强,既呼应了其竞选时的中东政策纲领,摆出改变美在中东“廉价存在”的姿态;又给盟友的战略背书,践行对其安全承诺,藉此修补多对双边关系。其三,远程敲山震虎。对叙利亚、伊朗和朝鲜的同步强硬,在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形成彼此呼应,同振加强的威慑。特别是导弹定点打击叙机场,向朝鲜宣示武力的态势比较明显。

  未来难有根本性战略转向

  但是,仅根据一时强硬举措就判断美中东战略可能发生重大转变,则未免言之过早。在叙利亚,美见好就收,暂无后续军事动作。未来对叙政策,仍要完成打击“伊斯兰国”、巩固地面力量平衡形势、推动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政治谈判这三步。无论哪一步都需要俄、伊、叙多方配合,如今自然也就不能独自蛮干。而对于“伊核”问题,目前伊朗履行“核协议”进展良好─这一点在蒂勒森18日向众议院提交的材料中,也获得了证明。美国重审协议多是政治施压,而难以揪出伊朗破坏协议的“小辫子”。更何况,“伊核”协议是国际多边协议,中、俄以及欧洲主要大国英、法、德都不愿见其破局。美就算一意孤行,也暂时没有另一个可替代方案,能在不对伊动武的前提下,抑制其核能力发展。因此,短期内美、伊关系或会走冷、紧张,但斗而不破仍将是常态。

  当然,从更根本的角度看,美当前战略重心仍在亚太地区,朝核问题是更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烫手山芋”,这也就决定了特朗普中东政策会有小修补,但难出大变革。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怎样,以军事施压为主要手段解决矛盾分歧远非正道,美真正亟待调整的正是“欲霸不能”又不愿妥协合作以谋和平的政策“里子”。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谷宁)

 
 
 

    滚动

    印度遭罕见沙尘暴袭击 已致逾百人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